Brad Stevens的新課題:屬於Kyrie Irving的全新體系。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賽季即將掀幕,各支球隊的訓練營也已經開啟,整個休賽季可以說是告一段落,這個夏天Celtics進行了一次大換血的動作,先從自由市場上簽下了Gordon Hayward,讓他與總教練Brad Stevens再續師徒緣分,接著參與了Kyrie Irving的”Trade Me事件”,不惜血本將Irving帶來Boston,當然還有在選秀會上那筆驚天的狀元籤交易案選擇了Jayson Tatum,這些大事件接連建構出了一支全新的團隊,其中Irving的到來為這支球隊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新面貌,年僅25歲的Irving已經入選過4次全明星,目前的陣容中僅有31歲的Al Horford有著同樣4次全明星賽的榮耀,其中頻頻在總冠軍賽中的大心臟表現也是歷歷在目。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對於Celtics來說Irving的加盟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一名年輕的四屆全明星控球後衛,才正要步上他生崖的巔峰期,同時遇見了擅於調教”持球者”的總教練Stevens,我想球迷們確實可以好好期待一番,畢竟Stevens目前為止經手過的”持球者”可以說是都打出了生崖最好的表現。



何謂”持球者”?這又要談到Stevens的現代籃球理論,Stevens曾說過他的籃球體系當中只有持球者(Ball-Handler)、側翼球員(Wing)、大個子(Big Man)、三個位置,而非傳統觀念中細分的五個位置,這個觀念和目前邁阿密熱火隊的總管Pat Riley曾提出的未來籃球理論有些相似,Riley曾說未來籃球將會是五名身高大約在206公分打法球風全面的球員在場上打球。

PS:Brad Stevens更早之前其實說的是四個位置,持球者、鋒衛、側翼、大個子,近期訪問的時候他將鋒衛加進側翼的範疇當中。

回歸主題,Stevens對於”持球者”的啟發與調教可以說是相當有心得,從13年開始的Jordan Crawford開始,接著是Evan Turner,最到由Isaiah Thomas擔當,持球者的定義不一定是控球後衛,只要是能夠持球組織、進攻,有一定外線投射能力的人都可以作為持球者,Crawford在加盟Celtics之前多是打著得分後衛的位置,同樣的Turner則是小前鋒位置,對於Stevens來說看材料下菜是他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你從前打什麼位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在我的體系中你能扮演什麼角色。

請繼續往下閱讀



Crawford是一名持球進攻相當不錯的球員,不過在他加盟Celtics之前無論是在亞特蘭大老鷹隊還是華盛頓巫師隊時期都是做為一個板凳火力貢獻者居多,當然他在巫師隊也確實有得到不少先發上場的機會(62場),但更多時候還是被看作是單純的進攻點而已,簡單來說就是報導中常敘述的”神經刀”類型球員。

我們拿Crawford在巫師隊時期與Celtics時期的數據來看(因為Crawford是在賽季中被交易Celtics,之後又是在賽季中被交易走,所以整體數據會有些散亂,故直接拿整個時期做對比),巫師隊時期場均上場時間28.2分鐘14.5分3.4助攻2.9籃板;Celtics時期場均上場時間27分鐘11.8分4.4助攻2.9籃板。



從簡略的數據來看Crawford的上場時間差不多,但是得分卻下滑2分多,僅有助攻數提升了1次,這樣並不能說Crawford在Stevens手下有進步些什麼?不過Crawford的整體命中率可是都向上提升了,但是他的USG%卻從巫師時期的27.3%降到了22.4%,同時真實命中率從48.9%提升到52.1%,AST%也從21.4%提升到27.2%。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就是說Crawford的得分雖然下滑了,但是整體上對於球隊的貢獻與效率卻提高不少。當然,Crawford的天賦確實有限,畢竟球隊那時候也是處在一個無人可用的狀態才會啟用他,不過他還在那段期間拿到了一次”NBA當周最佳球員”,這個小榮耀雖然對於明星球員來說並不是很重要,但是對於Crawford這種球員來說可能是生崖最輝煌巔峰的時候(那一周他場均23.3分6.7助攻3籃板、整體命中率61%)。



接著是Turner,我們直接拿他加盟Celtics之前的賽季作對比,那個賽季中期他才被費城76人隊交易至印地安納溜馬隊,場均上場時間場均30.3分鐘14分3.2助攻5籃板,接下來他在Celtics的兩個完整賽季數據分別為27.6分鐘9.5分5.5助攻5.1籃板以及28分鐘10.5分4.4助攻4.9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