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新增「天殘腳條款」、「買犯條款」 減少判決灰色地帶

為了減少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判決,與技巧性地「刻意買犯」,報導傳出 NBA 官方將在下一個球季加強兩項執法拿捏尺度。



在 Bleacher Report 的報導中寫道:

“The first involves what the league is terming ‘reckless’ closeouts on defense. The second revolves around shooters who actively attempt to initiate contact to draw fouls.”
「第一項跟聯盟所說的『粗暴地』貼身防守有關,第二項則是跟投籃時刻意製造觸碰而形成犯規有關」


“reckless” 有「魯莽的」、「粗心的」之意,這裡可能比較接近「粗暴的」、「不顧後果的」意思。”closeout” 則是籃球術語「貼身防守」,在日常用語中也可以用來指「清倉大拍賣」。

第一項明顯是針對上個季後賽西區冠軍賽第一場 Zaza Pachulia 的「天殘腳」,在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球星 Kawhi Leonard 跳投時伸腳,使得 Leonard 落下時左腳踝翻船。





Bleacher Report 記者 Howard Beck 稱之為「Zaza 條款」: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The Zaza rule: On a reckless closeout, refs will call foul, then use replay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loseout constituted a flagrant foul.”
「Zaza 條款:在粗暴地貼身防守下,裁判可以吹判犯規,然後利用重播輔助判決,來判定是不是形成惡意犯規的條件」


“flagrant”「惡意的」、「蓄意的」,意思相近的 “intentional”「故意的」比較沒有「惡意的」成分。在籃球術語中 “flagrant foul” 就是「惡性犯規」,NBA 規則中分為「一級惡性犯規」和「二級惡性犯規」,差別在情節輕重(一級較輕),若是在一場比賽中領到兩次一級犯規就直接驅逐出場,被叛二級惡性犯規的話則是立刻離場。

至於第二項,則是以減少故意製造犯規的情況。Beck 在 Twitter 上寫道:

“On Harden rule: Refs will be making distinction between fouls that occur on the drive or gather vs. fouls on actual shooting motion.”
「Harden 條款:裁判將區分出犯規是發生在切入或收球時,還是真正在投籃動作時的犯規」


“gather”「收球」,原本有「召集」、「收拾」的意思,像是「朋友間的聚會」就可以用 “gathering”。在籃球術語中指的上籃前出現的「收球動作」,收球後的第一步則稱做 “gather step”。籃球規則中,要真的出現投籃動作時被犯規才能罰球(團隊犯規五犯之後不在此限),但 NBA 常出現投籃動作的灰色地帶,讓部分球員討到便宜。




你認為這兩項執法的難度在呢?真的能夠有效地達成目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