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名大前鋒看 NBA 四號位的過去、現在、未來

在無位置區分的時代,小前鋒堪稱 NBA 球隊的核心,那大前鋒的位置呢?當小球紛紛將搖擺人推向四號位置,傳統的大前鋒正在消失也正在轉型,四號位絕對是影響最劇烈的一塊,延續這個系列,讓我們接著討論大前鋒。



在幾年前,Enes Kanter、Greg Monroe 剛從選秀會上被挑中,球隊思考的是如何找到另外一名中鋒和他們組成雙塔,如今這兩人的定位卻成為球隊的替補中鋒,他們不再能遊走於中距離,雖然搭配適合的戰術設置,仍能作為球隊的主力得分手,然而現在的定位與球風特色並不適合的擋拆進攻,現代籃球希望長人能夠退至三分線投射,或是直接跑動來個空中接力,且更殘酷的地方在於防守端,大量的擋拆吸引長人不時得面對 James Harden 這種後衛,也迫使 Monroe 與 Kanter 兩人得轉打替補降低防守風險。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所有人都在擋拆和投三分,四號位的職責也開始轉變,如果大前鋒都只願意在 25 呎外投射三分球,且更加矮小又不願意進入禁區對抗,當他們碰上 Zach Randolph 傳統禁區自然無法招架,擁有低位技術仍是罕見的技術,但相反的,作為延伸四號球員也能成為防守者的夢魘,打過六支球隊的土耳其前鋒 Ersan Ilyasova 可以站穩自己的防守位置,又能將緩慢的長人拉出禁區。不過延伸四號這個新名詞似乎也正在自食惡果,對手會擺出小號前鋒,透過擋拆摧毀長人的防守,革新才剛要開始呢!

Shawn Marion 是早期少數能夠遊走三四號位的明星球員,而他的球風更像當今球隊喜愛的四號位球員,多數 NBA 球隊選擇徹底放棄大前鋒,他們轉向尋找能夠防守的小前鋒來卡這個位置,黃蜂的 Marvin Williams 與拓荒者的 Al-Farouq Aminu 都是類似的案例,從傳統小前鋒改打小球陣型的大前鋒。



讓我們再看看幾名大前鋒的老將 Boris Diaw、Luis Scola、David Lee,甚至是最近有望回歸的 Josh Smith,他們的球風都逐漸快跟不上時代,被迫轉打替補中鋒,而更年輕一點的球員,包含 Donatas Motiejunas、Terrence Jones、Thomas Robinson,幾乎快要在 NBA 準備消失了,有些球員確實能藉由轉型中鋒存活下來,但 NBA 的中鋒仍是珍貴的人才,相反的,傳統球風的大前鋒反而逐漸走向末路。以下就讓我們藉由三名球員,來看看現今的四號位生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得分箭頭:Harrison Barnes

當 Barnes 選擇以大合約投奔小牛時,多數人並不看好他的表現,畢竟該年冠軍賽他實在太沒有存在感,騎士徹底擊碎 Barnes 的信心,但這並不阻礙他在自由市場上獲得青睞,他仍成為小牛的追逐目標,一名綠葉球員到一支衰老的球隊,要如何扛下重責大任?這非常難以置信,但 Barnes 用表現證明自己。



賽季

使用率(Usage Rate)

真實命中率

2015-16

15.9

0.559

2016-17

25.3

0.541

位置的改變是 Barnes 崛起的原因之一,球季初期 Dirk Nowitzki 受傷缺席比賽,Barnes 就此扛下四號位,6 呎 8 吋 225 磅加上 6 呎 11 吋的臂展,Barnes 並沒有超乎常人的身材條件,但強壯的體魄與精英體能得以與更高大的球員對抗,在 2015 年季後賽第二輪勇士碰頭灰熊處於 1-2 的落後,許多人將焦點放在 Tony Allen 的受傷,使勇士最後脫穎而出,但其實 Barnes 當時扛下 Z-Bo 的表現也功不可沒。根據 Synergy Sports 的數據,在上季 137 次低位防守中,Barnes 的防守效率是聯盟前 32% 的水準,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對抗 Blake Griffin:

請繼續往下閱讀



via GIPHY

在進攻端 Barnes 更加出色,他比任何小前鋒都擅長攻擊更高大的球員,雖然無法運球擺脫對手、沒有爆炸性的第一步,卻富有許多不同的進攻技巧,或許 Barnes 無法擊敗明星水準的鋒線大鎖,但碰上長人可說相當有一套,從單打數據來探討加入小牛後的差距,在勇士的最後兩年,Barnes 只有 65 次單打,每次可以攻下 0.815 分,在去年賽季卻有 369 次單打,每次的單打得分高達 0.932,現在他可是聯盟第七名的單打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