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暫停?不叫暫停?NBA 總教練的兩難

對於拓荒者總教練Terry Stotts來說,生涯中最大的遲疑到現在看似並非什麼大問題,第一輪系列賽第五戰倒數17秒,Al-Farouq Aminu抓下Russell Westbrook沒進的籃板球,並傳給了Damian Lillard,整場比賽Lillard已經攻下47分,但面對平手且有時間設計最後一擊的局面,Stotts仍舊有一次喊暫停的機會,可以好好把時間留給講述戰術和跑位。但Stotts決定讓比賽繼續走,而結果大家都知道了Lillard在Paul George面前,投進了一記37呎的再見Logo Shot,帶走了勝利,也送走了雷霆。


延伸閱讀:熬過三大絕境 Damian Lillard的季後賽封神之路

Stotts擔任總教練已經來到第7年,並在之前有著幾年的助理教練經驗,跟隨過包含George Karl(習慣保留他的暫停次數到最後)和Rick Carlisle(喜歡把暫停當作喝水一樣在用),Stotts則傾向Karl的暫停使用法則,讓球隊去自由發展場上情勢,「我習慣放手讓他們去,甚至比聯盟多數教練都還要自由放縱許多。」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Lillard的驚天一擊過後,Stotts回想到14年前一場不太重要的比賽,他執教的公鹿隊碰上由「教皇」Jerry Sloan帶領的爵士隊。當時公鹿隊得分主力Michael Redd在最後6.9秒命中追平三分球,而Sloan沒有喊暫停,讓Deron Williams獨自帶球衝刺,公鹿隊沒有人反應過來,底線僅剩Matt Harpring,Williams就這樣上籃得分,帶走比賽勝利,留下震驚的公鹿隊。

而這和Lillard的最後一擊極為神似,Stotts的抉擇也受到當時震撼帶來的影響,「當時我想如果落後,我會喊暫停換上Enes Kanter來搶進攻籃板,但當時我們打得很順,我想我應該讓他們放手一搏。」

不是每一名教練會像Stotts,將這種決勝時刻交給球員,但Stotts知道當時場上的球員都清楚那個時刻該做些什麼事,Lillard持球準備單打,C.J. McCollum則在強邊待命,而另外三名球員則在弱邊,如果雷霆選擇包夾Lillard,拓荒者就會有應對措施。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我們準備已久的時刻,我想不出任何理由來喊暫停。」Stotts說道,「真的,當時我沒想太多,就決定讓球員去決定勝負。」



喊暫停其實是一門教練界中極難精通的藝術,在現今充滿資訊作戰、並求快和刺激的NBA中,更多複雜因素必須考量在每一次喊出的暫停之內。有些人認為暫停是不分時間的,因為無論何時喊暫停都很難改變場上的情緒和流動。

戰術性暫停卻是所有職業運動中的血脈,然而,許多經典時刻都發生在看似該喊卻沒有的時機中,但教練仍舊有義務去喊暫停來調節體力、拐氣或是重新提醒,許多時候球員會過度腦衝,需要喊暫停來重新提點戰術或跑位,場邊執教也是比賽的重要一環,也是為何有些教練會如此重視暫停時機。

然而當我們越深入了解場上陣容配置、保持球員的體力和精力、該打快速轉換還是單場系統戰、應對對手的佈陣,就越了解喊暫停的重要性。

多數情況下,喊暫停對球迷來說就是可以吃點心、發發推特或是上個廁所的時機,但許多人認為暫停會打擾觀影情緒和連貫性,並會迫使他們離開螢幕轉而到其他更能吸引眼球的媒體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年前,為了加速比賽節奏,NBA的競賽委員會投票決定要減少暫停的總數從18到14次。總教練在進入第四節不能有超過4次暫停次數或是最後3分鐘內不能有超過2次暫停。根據聯盟籃球事務的行政副總Kiki VanDeWeghe的說法,最後3分鐘還持有暫停的情況減少了約25%,而平均每場的節奏也快了接近4個回合。

而聯盟的標準電視廣告配額是在第二和第四節的9分鐘時,但在同樣的基準下會有兩個潛規則,電視暫停會在7分鐘時發生死球時和過了最後3分鐘的死球(當任何一隊教練都未喊過暫停)會進入電視廣告。教練具有越過電視廣告暫停的權力喊出早暫停(early timeout),多數情況下他們會有3次可以自由運用的暫停。因此當電視暫停是無法自由操縱時,其實教練並沒有太多暫停可以使用。(只有地方電視台播出時至電視暫停會發生在最後2分45秒,全國直播時會發生在3分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