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老鷹——Trae Young和夥伴們的初體驗

開季打出三連勝看來氣勢如虹的老鷹,隨後戰績不斷滑落。眼見情況不妙,球隊緊急炒掉帶隊兩年多的 總教練Lloyd Pierce,戰績神奇起死回生。最後老鷹成為東區第五種子,第一輪對決更久沒打進季後賽的紐約尼克。



用上沖下洗來形容本季應該相當恰當,更重要的是證明在NBA當一顆好西瓜也沒那麼容易。球員時期效力西雅圖超音速的Nate McMillan,在超音速和拓荒者當過10年以上總教練。因為調度僵化、缺乏應變能力,McMillan當時被很多球迷戲稱跟一顆西瓜一樣,放在板凳席沒有任何作用。

過去四年McMillan帶領印第安納溜馬,不管陣容如何都能把球隊帶入季後賽其實有幾把刷子,不過進到季後賽後好像不怎麼管用。四次季後賽之旅通通首輪出局,包括三次直落四掃地出門。上季奧蘭多泡泡名列東區第四種子,卻連續四場小比分輸給熱火,球季結束後Nate McMillan被拔掉帥位。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老鷹總管Travis Schlenk找McMillan來球隊當助教,有不少人預測是當Lloyd Pierce的備胎,Pierce位有點坐在火爐上。只是沒想到當時只是備胎的Nate McMillan,最後成了總管Travis Schlenk的救命仙丹。

Lloyd Pierce帶隊老鷹戰績只有14-20,不過Net Rating來看沒有那麼差。Pierce帶兵時期老鷹Net Rating是-0.3,換算過來大概是勝敗各半的戰績比帳面成績好。但是老鷹在五分差內(包括5分)的比賽一勝難求,關鍵時刻屢屢無法取勝是戰績差的主因。

不會打關鍵時間外,人和是Lloyd Pierce大問題。身為養成型的教練,他對年輕球員相當嚴格;嚴格當然沒有問題,可是屢屢在訪問直接說誰打不好太直白。頻頻放話讓他跟球員關係(尤其是John Collins)緊繃,導致休息室壓力快要炸鍋,最後被火掉時幾乎沒有球員發表感謝教練的言論。

輪到McMillan帶隊時老鷹防守效率差不多,進攻效率提升不少,關鍵是老鷹突然變成很會打五分差內的比賽,同樣狀況勝多敗少。這當然不全是McMillan的功勞,季前高薪找來的Bogdan Bogdanović(下文簡稱Bogi)季初打了九場進傷兵名單,傷癒歸隊第一場剛好是新教練Nate McMillan上任的處女秀。

請繼續往下閱讀

Bogi投、切、傳技藝完整,籃球智商極高,關鍵時刻有他在場上處理球幫助很大,而且McMillan完全掌握他的使用說明書,終於達到老鷹找他用意。McMillan接掌球隊開始Bogi健康狀況大致良好,提供有效攻擊輸出,成為球隊安定劑,不管跟主力一起上還是帶替補都有亮眼表現。

只有Bogi還不夠,McMillan的用人比較合理釋放了板凳火力。他增加三年級射手Kevin Huerter持球攻擊,減少Trae Young的球權,提升球隊半場進攻靈活度。增加年輕中前鋒Collins的單打比例,發揮他速度上的優勢,顯著提升場上存在感。雖然還是有零星傷兵問題,但總算找到球隊效率最高的組合。

雖然暱稱McMillan為西瓜,但他其實有獨到的地方。調整用人和場上分配球權外,即使球員受傷但老鷹戰績沒有太大落差,顯示McMillan有一定調整能力。整季結算,老鷹防守持平攻擊大躍進,進攻籃板和罰球都提升,失誤率大幅下降,球隊成長相當明顯。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教練談完,接下來談談老鷹季後賽重點。

重點一:Trae Young的買飯之路季後賽行得通嗎?


本季是Young生涯第三年,看看同梯Doncic上季打出MVP等級水準,季後賽首輪力戰奪冠大熱門快艇,雖然最後因Porzingis傷退沒演出下剋上的戲碼,但第四戰驚人的後撤步絕殺三分讓人印象深刻,證明自己不只是例行賽很行而已。

遲了一年,老是被拿來跟Doncic比較的Young迎來生涯首次季後賽。Young的武器庫除了犀利的外線、一流的傳球視野外,最特別的是他可說是新生代中最會製造犯規的球員(新世代犯規製造機:誰是下一位James Harden)。

個人曾在前輩粉專看到有人暱稱Young”楊哨俠”覺得相當貼切,因為Young切入不完全是要甩開對手,而是時時刻刻試圖跟防守者製造身體接觸讓裁判響哨。Young的瘦小身軀這時成為最大武器,稍微碰撞讓裁判非常容易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