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UBA》睽違21年重返一級,台灣大學球隊文化的勝利

國立台灣大學在三月二十六日的UBA(大專籃球聯賽)二級八強賽擊敗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後,正式宣告暌違二十一年重返UBA一級賽場;這所許多人心目中的「第一學府」在歷經多年挑戰後終於成功,克服兩位先發主力因傷賽季報銷的難關,創造了歷史性的一場經典賽事。



相較於北商大一字排開幾乎全是HBL甲級名校主力,台大陣中清一色是乙級和素人出身的「草根球員」,也因此受限於天賦條件,過去兩隊對戰時,台大總是輸多勝少。



要比天賦,台大可能永遠比不過開設獨招的隊伍,即使在幾年前現SBL台銀隊前鋒劉人豪在陣時也一樣;但台大能連年搶進二級的全國決賽,並保有競爭力的原因,就是靠著不隨波逐流,以防守和慢節奏為主的獨特團隊風格。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上北商一戰,台大用了和現代籃球趨勢大相逕挺,最「台大」的方式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整場幾乎沒有快攻,更只有大四後衛謝長霖一個人有過三分球進球紀錄,但台大球員好幾次在對手出手後死死卡住對手,等到籃板球落地後才向前飛奔將球拿回;台大靠著落實每一個基礎環節,從防守的對位,輪轉,出手後的卡位,到進攻時的耐心創造機會,和積極爭搶換來比賽勝利。



賽後台大教練黃琪晃表示,其實團隊在進攻上也下了非常多功夫,但以台大球員的整體經驗與素質,進攻再怎麼練可能都是弱點,所以在訓練上必須更著重在防守,畢竟他認為「好的防守不會失常」。



但好的防守不只來自教練團的出謀劃策。台大擁有數十人組成的數據團隊,利用情蒐分析,剖析對手的投籃熱區,切入傾向,球員使用率等,為團隊在制定策略時提供資料;雖然經驗與實力不足,但台大有龐大的團隊在其背後支撐,彌補缺陷。



上一次對上北商,台大以五分之差惜敗,主戰後衛許致銓將敗因歸咎於「團隊還沒習慣面對壓力」;在那之後,教練團特別增加了主戰班底以外球員的上場時間,甚至在昨日為了讓替補球員提早進入狀況,而特意讓許致銓從板凳出發,也收到成效,讓蔡秉杰和謝長霖等替補球員在比賽中產生巨大影響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台大蔡秉杰上籃


決賽前和許致銓聯絡時,他就曾向我透露今年是以平常心看待比賽;即使在經歷連續兩天的激戰與險勝後,他認為自己在過程中依然抱持著一樣的心態,「因為前三年都一直輸,真的有點輸到麻木,不如平常看待,在場上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這場歷史性的戰役非常令人振奮,和熱血沸騰,但幫台大贏下這場球的不是熱血,是台大球隊背後的支持,是精心設計的計畫,和場上球員「做好自己的事」的確實執行。



場上的表現已經非常精采,但這場比賽場邊所發生的事,可能更具啟發意義。



每次台大在北商大進行比賽,前來加油的台大同學總能夠用聲浪將北商大體育館化為主場;昨天也不例外,台大加油團的音量徹底壓過主場北商同學的加油聲,完全可用喧賓奪主來形容。



在我看來,這就是「學生籃球」的意義所在。我不喜歡用學業成績來套框架,因為受教育在我國雖是義務,但學習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個人選擇;學生體育真正的意義在於作為學校的學生,在同學的支持下代表學校出賽爭取榮耀,並在校園之間產生凝聚力。







並非要分出高低優劣,但觀眾為「球隊」和「球員」與「學校」和「同學」加油時的氣氛與心態絕對不同;當校隊成員和同學與學校產生真正的連結,你用盡全力吶喊,是為了上課時坐在你旁邊一起學習,甚至偷偷約定翹課,幹蠢事的同學,那才是真正的學生運動。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競技體育當然是要拚勝負與成績,但正如南山高中許時清教練所說「除了勝負之外,還有很多東西值得去追求」,台大儘管一年又一年在北商體育館倒下,過去為他們加油的學生也畢業了一屆又一屆,但時至今日,台大的數據團隊仍在持續運作並且更加龐大、成熟,為台大加油的聲浪比起六年前挑戰北市大時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令人感動之餘,也展現了學生運動最重要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