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cision-LeBron James的決定與Pat Riley的野望:裂縫

在2010年季後賽,Pat Riley注意著LeBron的一舉一動,終於讓他發現了一個裂縫,而這個裂縫的開端,其實遠在2007年。

該年的NBA東區冠軍賽第五場,年方22歲的LeBron James率領騎士隊以109比107擊敗了底特律活塞隊,而該場比賽騎士隊最後的25分都是由LeBron拿下的,整個系列賽最終也由克里夫蘭騎士隊勝出,小皇帝正式進入他的生涯首個NBA決賽!

不過他的對手是聖安東尼奧馬刺,那個擁有Gregg Popovich和GDP的聖安東尼奧馬刺,那支早在籃壇開始聽過LeBron James這個名字前就已建立傳統,拿下NBA冠軍的球隊。


馬刺以4比0橫掃了騎士。在那個系列賽中,馬刺在攻防兩端都像不斷演出和諧樂曲的交響樂團,他們不僅比騎士更有效率,對目標,也比騎士諸將要來得專注。一年後,東區半決賽騎士對上塞爾蒂克,第七戰LeBron James豪取45分,但Paul Pierce也回敬了41分,兩相抵消之下,塞爾蒂克最終勝出,並拿下該年總冠軍,騎士隊則提前在第二輪止步。2009年東區決賽,整個對奧蘭多魔術的系列賽,LeBron平均得分高達38.5分,但他的騎士們找不到魔術隊圍繞著23歲中鋒Dwight Howard所執行的mismatch戰術的解答,4比2,再度鎩羽。LeBron相當氣餒,他賽後拒絕與魔術隊球員握手,LeBron過去三年在場外賺得錢,比任何NBA球員都多,但他卻離冠軍愈來愈遠,球隊星度也愈來愈低,畢竟除了LeBron以外,能進入全明星賽的,也就只有Mo Williams而已。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80年代以降的NBA,那些拿過冠軍或是被稱作王朝的球隊,在頭號球星如公牛Michael Jordan、塞爾蒂克Larry Bird、湖人Magic Johnson、活塞Isiah Thomas或馬刺Tim Duncan身邊,都會有好幾個星光閃爍的隊友協助或加持,但LeBron所得到的支援,相比之下就顯得單薄許多。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避免LeBron在2010年成為自由球員後離開球隊,克里夫蘭騎士簽下了Shaq O’Neal,他是LeBron迄今為止最大咖的球星隊友,但Shaq已經38歲了,大小傷病不斷。例行賽還有空間,但季後賽需要Shaq力挺時,他卻只能坐在板凳上,無法上場幫助LeBron,這帶來更大的失落。

尤其是2010年東區半決賽又對上波士頓,塞爾蒂克以Doc Rivers與Tom Thibodeau為首的教練團,特別為LeBron設計了一套防守戰術,每當LeBron拿到球,就會有二到三位綠衫軍球員包夾住他,阻擋他運球前進的道路,他們要讓LeBron在場上立即做決定,是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硬上,還是要將球傳給機會較好的隊友呢?而且塞爾蒂克那些老江湖,也在心理/身體上不斷壓迫騎士隊其他球員,每當LeBron決定將球傳到隊友身上時,你會發現LeBron James的那些所謂的士兵(soldiers)們,瞬間都覺得不知所措,彷彿那顆籃球是個燙手山芋!塞爾蒂克要讓士氣已然低落的LeBron,喪失他對騎士隊友們最後的一絲信心……

你可以發現他知道他所擁有的(隊友天賦)不夠多,Doc Rivers這樣說,有一球我們得分了,然後你可以看到LeBron臉上的表情和他肢體的動作,他當時就站在我們的板凳區前,他那個表情不是刻意做給我們或其他任何人看的,他看起來就像在說What the fuck?為什麼我的球隊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