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L App工作日誌(十) : 如何改善台灣籃球的環境

在開始文章之前,筆者需在此先聲明:

一、此計畫純粹為個人願景,有可能過於天馬行空,亦或是嘗試後失敗。

二、此計畫為進行式,工作日誌的內文與進度皆為前些日子的進度。

三、過程中我所接洽的人、或幫助我的人,工作日誌引述到的人將會以匿名來保護。

四、此App的計畫完全是由筆者所構想、策畫,目前並無和任何單位合作。



這篇本來應該是下個禮拜要聊的內容,但由於近日達欣驚傳解散跟職籃成立的消息不斷傳出,網路上面不妨有許多聲音,討論職籃該怎麼辦的、台灣籃壇該怎麼辦的,我就來分享一下我自身這段時間的經驗,跟大家討論我認為環境這麼難改變的原因。



在開始製作App的幾個月後,我將8成的心力放在寫程式上、另外2成的心力放在對外洽談,甚至有時間我就會去現場晃晃,看能不能認識些人。在這段時間,我的確跟不少人換過名片、聊過天,其中不乏運動圈的一些小老闆們,但並沒有能夠贊助我的人(不過依然很感謝他們給我的建言),多半是跟我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談,時不時會潑起台灣籃壇的冷水,甚至有從他們口中聽說台灣籃球的市場可能會於2~3年內消失。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從辭職後,我便開始嘗試著去了解這個環境,這半年過去了,我看到了不少現象,也認真地體會到這社會要轉動是有多麼的困難,以下我將用我這陣子的所見所聞,來分享我對於網路上常看到的問題的看法:


Q: 為什麼不這樣做來改變這還境?
“喜愛台灣籃球的各位,我們都是這社會的邊緣人,沒人願意幫我們改變”
社會的邊緣人,就是得不到業界或政府的資源。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現在不管是職籃還是SBL的市場都不足以吸引他們投資,簡單來講,這市場在這社會的地位實在太小了,因此沒有人會願意跳進這坑裡做什麼嘗試(well…除了某個每個禮拜還要寫網誌的白痴之外) ,政府亦不會花太多的心思去重視。舉個最近火紅的例子,我們剛成為亞洲第一個能夠同性結婚的國家,在此我先不討論惹爭議的部分,只是想說所謂的”挺同弱勢”其實在這社會已經相較的不算是弱勢了,因此他們的力量足以讓政府修法,可這新的世界有著新的彩虹,但依然有許多角落還沒有被照亮呢。 而在看籃球變的熱門以前,企業跟政府是不會有意願多投資這個市場的。而如果沒有更多的錢進來,就難以有其他的改變,這還境要變好自然就更難了。


若再拿現在的我的App作為例子,大家都普遍認為我的App計畫是在找死,而過往做過幾次蚊子App的我大概也知道這問題,因此當其中一個運動界的老闆問我:”你知道為什麼這個App計畫不可能行得通嗎?”,我也毫不猶豫的,將我心中早就有底的答案講了出來”因為App的目標群眾太過於小眾”,那位老闆馬上深有同感的回我”對! 台灣的市場太小了! 如果你只做給台灣的群眾是賺不到錢的,更何況是台灣看籃球的群眾。” 雖然我的App計畫本來就沒有打算要營利,但如果是”非營利”,我自然找不到任何的夥伴、贊助。對於企業主來說,這就是個笑話。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當下次你急得罵起”為什麼不這樣那樣做”、”為什麼這麼前顯易懂的道理都不能夠理解”、”為什麼不能夠怎樣怎樣”時,要意識到當這世界認為你的興趣圈是無法賺錢的時候,什麼事都做不了的、什麼環境也都改變不了。因為…講句難聽的…憑什麼要改變? 你們這圈子憑什麼動用社會的資源來改變? 即使真的賭一把,砸了本改變後,你們這圈子又有多少人會來捧場? 這風險誰要扛?



Q: 職業化到底跟SBL差在哪?
“光是行銷有統一的窗口就差非常多了”
如果有看我之前的文章便可以得知,在辭職後的第一兩個月,我一直花了相當多的心力在尋找能提案的人,但卻怎麼樣都找不到,我找上了SBL的行銷公司,但他們是籃協”發包”出去的,因此早就已經要做好合約上要求的事了,我找到籃協,他們卻只有每季要重新發包之前,才有可能接受我的提案,而且更重要的是: 籃協亦不能代表SBL! 甚至他們也沒有這季SBL各個球員的肖像權, 這對於當時的我而言是聽都沒聽過的事情,一個有請工讀生、請紀錄台、請裁判的聯賽,主辦單位卻是各種發包出去的, 所以職業化跟SBL差在哪,這樣就很淺顯易懂了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