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L門票收入歸屬籃協,是球迷不足主因

看完HBL氣勢磅礡冠亞軍賽,包括滿坑滿谷擠得現場水洩不通的觀眾;再看UBA冠亞軍賽,雖沒有HBL7分水準,也至少5分的熱絡。可也是,最近三天看臺灣最高水準的籃球競技場SBL(超級籃球聯賽)之冠亞軍賽,嘿,「涼了半截」是異口同聲感覺;緊接著瓶頸、政府該支持等眾說紛紜的說詞,看得我們「都醉了」。



『門票歸屬中華籃協是謙虛的錯誤』

側面瞭解,籃協當初在協議、分配各項收入上提議,將可能之收入,裡頭電視轉播權利金、廣告收入、門票收入、政府補助款、贊助款等等,其中的一小部份「門票收入」納入籃協,其他項則依支出,然後分配均衡的額度給各球隊;這個籃協的「謙虛提議」,其實才是阻斷球迷購票進場主要因素。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

例如,假設你叫裕隆花200萬去經營後援會,然後,吆喝裕隆各子公司員工1,000人購票來加油,緊接著,這些湊合的球迷假設2,500人購票進場,結果這勞師動眾的利益卻只歸屬於中華籃協;你假如是裕隆領隊,會這樣花費精神跟金錢,結果自己口袋卻半毛錢都沒有的事嗎?

不可能嘛;所以說,這籃協謙虛的錯誤,根本就是一箱情願的天才思考!



『薪傳籃球教練班意見』

在臉書的社團「薪傳籃球教練班」裡,我們把相關新聞加以說明並將該新聞貼上,綜合大家意見是:

郭基宏:沒有明星球員那種吸引力,加上比賽張力不夠;包括制度不健全(中場獎勵越來越縮水),球隊讓人沒有跟隨感等是觀眾稀少因素。

陳民僑:比賽要有激情才有觀眾。

吳錫琳:球員的拼勁需要再加強;如果球員都只滿足現況,到了國際賽可能會更慘啊!台灣球團只想看到眼前付出的利益,並且要馬上有回收啊!籃球和棒球都是一樣的短視。

邱建彰:缺少了認同感。

黃資浩:建議以縣市為單位去創建球隊,扎實的建立主客場制度,並且加強球隊和球員跟在地的連結;多走入地區和基層,每年例行賽再增加場次….等。初期保證是陣痛期,但是過幾年會有很實質的回饋;好事多磨,球團需要有耐心而且肯投資,會看到成果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炳炳:危機就是轉機,如果籃協能度過危機,而有危機意識,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人潮。

趙俠客:沒激情/灌籃/爆力/沒理由去看。

Jay Yang:籃協退出,球團地區化,深耕基層籃球,培養在地球員,成立球迷後援會。

碰碰鴨:沒有主場地,怎麼經營認同感,從中華職棒桃猿跟統一是很好的例子!!!

吳朝聞:台灣籃球山頭太多,整合才是唯一的方法,無私無我才能成大業。



『2016年line問卷調查討論總結』

去年,我們以line隨機抽樣調查:「SBL觀眾稀少原因?「http://shuwst.pixnet.net/blog/post/414495436」」,摘錄其總結如下:

SBL籃球賽真的不夠精彩嗎?從季後賽這幾場球賽來看,未必;尤其,以中華健兒(男籃)都可以在亞洲的那麼多的國家隊比賽,獲得前四名水準,為什麼大家還會嫌棄SBL球員的技術水準不足?所以,這裡應該是,對中華健兒在亞洲獲得第四名佳績,此處行銷宣傳的不足所致;有關單位應該明白球迷觀眾之所需,並進行改善才是。

現場氣氛不足、甚至球迷還沒有習慣把「觀賞球賽當休閒」等都有關係;因此,DJ與球團、行銷單位等都有責任進一步改善。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此,我們客觀審議:球員在技術以外的肢體語言所傳遞的「負面效應」,那些抗議裁判、漫罵裁判等,帶給人們不良的觀感,應該才是SBL觀眾稀少主要因素;所以,SBL球員們應該有所體認,體認「零容忍」是為了整個SBL的「錢途」。包括各隊領隊、教練與管理都要瞭解,不要讓球隊裡的「壞胚子」,去破壞整個SBL形象。

對於「門票收入全數歸納於籃協」乙事,怎麼樣兩全其美的改善,促使球團施力,包括和各縣市政府合作,動員觀眾到球場會是改善辦法之一;包括聯盟裡的相關制度,像似球員對裁判的抗議、球員漫罵裁判之約束力、教練對裁判的咆哮等約束,都應該是改善觀眾進球場欣賞球賽關鍵,應該都是籃協與球團、行銷單位等可以再多動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