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o Porter拿高薪的秘密:頂尖輔助角

上週三下午,巫師隊球團齊聚在Verizon中心,慶祝Otto Porter「回歸」,他與巫師隊簽下4年1億600萬的頂薪合約。巫師隊老闆Leonsis則告訴在場媒體另一個小故事,「上週,我和喬治城大學(Porter的母校)的校長Jack DeGioia碰面,他託我謝謝Porter,從剛進入NBA,還在新人合約,Porter就已經持續回饋母校和社區。我想這說明了一切,這就是我們願意給出大錢的原因,雖然不顯眼,但他一直在貢獻。」



頂尖glue guy



其中,雖然沒有參加記者會,促成Porter回歸的幕後推手是Porter的大學教練John Thompson三世。Leonsis特別提到,2013年時,巫師隊最終以第三順位選進Porter,Thompson教練就已經扮演重要角色,Thompson教練具體的描述Porter在場上和休息室的價值,他的意見充分反駁Porter不值得高薪的言論,「Thompson教練在選秀時對Porter的評價完全兌現,他當時這麼說:有些球員需要大量球權才會打球,有些不需要太多,Porter則完全不用球權就能打得很出色,每支球隊都需要這種類型的球員,不是沒有自我意識,而是理解自我角色並打出風格。」

請繼續往下閱讀




認為Porter不值得高薪派的主要論點是Porter的數據和球商不如其他頂薪球員,但他們忽略Porter在巫師體系中的適性。



John Wall和Bradley Beal是巫師隊不動如山的兩大主力,同時也是場上和場下實質領袖,他們擁有大部份的球權和進攻機會,也負責掌控局勢和扛起勝負,上個賽季,Wall和Beal帶領巫師隊打出1978-79年(子彈隊)後最佳的戰績(49勝33負)。



Porter並沒有這麼多的球權,但他的無私風格卻能有效提升巫師隊的雙槍更上層樓。上個賽季,巫師隊圍繞著Wall打許多pick-and-roll,也為Beal設計許多擋人戰術,但幾乎沒有為Porter設計的專屬戰術,平均每場有10次出手,在球隊中排在第4,但如果變成per 36,至少出賽300分鐘的情況下,Porter只排在全隊第7。但Porter在有限的球權中,平均得分依舊有13.4分,以及4成3的三分球命中率。

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出手數並不多,但Porter始終非常勤勞和拼命,Porter的強項是無球跑動,上個賽季,Porter在場上的跑動總距離是2.36英里(約3.8公里),排在聯盟第21位,他的平均速度(4.37英里/小時)和起速(4.71英里/小時)也都排在聯盟前段班。



進攻時,他能洞察並準確預判對手的防守,找出空擋,除此之外,他總是能在球權不明或是爭搶籃板時碰到球, Porter超過7成的籃板是距離籃框3呎外拿到,並有2成8的籃板是觸球超過一次,很多時候球隊就因為他多碰那一下而得利,Porter並非運氣好,而是天生的球場嗅覺。



防守上,Porter已經是巫師隊最重要的大鎖,雖然本季防守進步稍嫌平緩,但依舊是防守的第一號主力,能夠掩護Wall和Beal防守上的省力以及補強各方面的漏洞。



Porter並非完美無缺,許多人總是會以缺乏抗壓性來批評他,並會以東區決賽第六戰的0分闡述,但卻忘了他在防守面上的貢獻,以及關鍵第七戰拿到的20分、10籃板。

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在成為明星球員的路上,Porter還需要加強很多地方。每個人都知道一對一時要去攻擊他過瘦的身體,他需要加強重訓和飲食計畫來增加肌肉量。而Porter過少的出手數部分原因要歸咎於他的猶豫,聯盟中的頂尖射手在拿到球時總是充滿信心,但Porter還沒有那種自信,因此常常接到球,即便是大空擋也會把球傳出去。



成績和薪水開始上揚,漸漸成為焦點後,Porter在場上已經不再是巫師隊的「黑子」,不能再默默輸出,但這也意味著成為球隊的主力,出手數和空間都會增加,數據也會向上提升,但伴隨著對手開始注意他,針對他來進行防守,如何增加自己的進攻武器和持球技術,以及防守上的過度幫忙還是能否進步到下一階段的主要關注。



Porter有著自己的節奏和風格,他不是會成為海報主角或是雜誌封面的球員,然而,隨著NBA球風改變,球員在場上的角色分工和定位漸趨模糊,Porter這種好似瑞士軍刀般的多功能球員,價值不僅水漲船高,眾家球團都希望能防守好、不黏球和有射程的超級副手在主將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