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境看Parker,逆境看Duncan,絕境看Manu。

沈默王者 Tim Duncan


我初看NBA的時候,年紀還小,那時我一點都不喜歡Tim Duncan。想看灌籃有 Vince Carter,想看得分有T-Mac,想看低位進攻有充滿激情的 Kevin Garnett⋯⋯,Tim Duncan 的進攻,總教我覺得很悶蛋。

慢慢學會打籃球才發現,愈基本的事情其實愈難做好。綽號“Big Fundamental”的Duncan,入球從來都是輕描淡寫,沒有半分華麗,這跟他的為人一樣,即使拿下五座總冠軍,依然謙遜低調。

從新人到退休,他都不肯待在鎂光燈之下,直到球員生涯最後一場比賽,他都只是舉起右手指着天空,然後便轉身離開球場,如此灑脫低調,19年來,始終如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羈絆不只是因為我們有過美好的時光,而是一起度過輸球、掙扎、低潮,重點不在於最後的結果,而是一起走過的旅程。」



法國跑車 Tony Parker


小拋投、切入快速轉身、每一球攻擊籃框後摔在地上,這些都是Tony Parker的招牌動作。在那千禧世代,聯盟中有太多頂級控衛,所以沒有多少人認為,來自法國,而且身材不夠強壯的Parker可以在NBA立足,然而他憑着拼勁,以及在馬刺團隊的培育下,闖出了一片天。

教練Popovich對Parker總是特別嚴厲,這令他急速成長,在職業生涯第二個球季已經幫助球隊奪得總冠軍,更在2007年的總決賽獲選為MVP。因為切入籃下的速度極快,故有「法國小跑車」的綽號,他的起手總是能夠巧妙地避開大個子的封阻,教身材同樣不高的我,非常喜歡他的打法。

「在這些年裡,我將永遠牢記並始終感激的是:即使球隊想要追逐更多冠軍,也從來沒有忽略我的成長。」



鬼之切入Manu Ginobili


總是喜歡 Manu Ginobili長髮飄逸的模樣,除了因為鍾情於他那髮型,更因為他長髮時的2005年球季,稱得上是其職業生涯巔峰。那個球季,他曾經在常規賽單場攻下48分,也在總決賽打出非常亮麗的表現——與底特律活塞激戰七場,全靠他在關鍵時刻的入球,終以場數4:3險勝那支衛冕隊伍,奪得總冠軍。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家都說那一年總決賽的MVP,應該屬於 Manu Ginobili。

「跟以前不再一樣,我已經不是大家心中那個能拯救球隊的小子,聖安東尼奧是一個讓我盡情發揮自己的地方,過去十多年太叫人難忘,我想我會一生心繫這座城市。」



BATMANU 人生如雪,寂寞如刀。




馬刺的AT&T主場球館距離布拉肯洞窟(Bracken Cave)不遠,該處棲居著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群,所以我們偶然會看到有蝙蝠飛入馬刺的主場館。2009年某場比賽,就有蝙蝠飛進球場,當時Manu Ginobili竟一手把蝙蝠擒下來!那畫面實在非常經典,我不禁聯想到,穿起銀黑戰袍的Manu,彷彿就是聖安東尼奧的蝙蝠俠,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自己的城市。

對於聖安東尼奧市的球迷來說,他是球隊陷入絕境時的希望,他是時刻拯救球隊的英雄,他就是蝙蝠俠。在馬刺的體系中,就只有Manu一人可以不按系統地打球,他別樹一格的歐洲步和傳球,令人驚嘆。不管是他年輕時期的鬼切還是40歲的鬼禿,「絕境看Manu」這一句話,永遠不會過時。

DC漫畫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蝙蝠俠,總是為守護葛咸城挺身而出,不惜犧牲自己,也不為半點個人名譽。在電影The Dark Knight的其中一幕,管家Alfred曾經告誡Bruce Wayne:「你應該了解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不要把自己累壞。」然後Bruce Wayne回應他:「蝙蝠俠沒有極限。(Batman has no limits)」很多球星到了職業生涯後期都會改變打法,由年青時的衝鋒陷陣,改為多作外圍投射,心態上變得安全保守,也是礙於自己的體能不復當年。只有Manu,至40歲時依然衝擊籃框,「鬼之切入」打法從不改變,他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不斷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