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河濱公園球場群

這篇要談談雙北河濱籃球場。

此篇河濱籃球場是所有臺北市與新北市相關河濱球場之通稱,泛指淡水河、基隆河、景美溪、新店溪等沿岸一帶球場,除從文化社會角度下去理解這些雙北的河邊球場,並點出幾個河濱球場。

這兩年因住在新店景美交接處,過著河岸生活,加上太太前幾個月幫小孩買了腳踏車,我們假日有機會就會沿著河騎車,親子活動之外,也對雙北河岸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這十多下來在雙北地方政府努力下(感謝雙北體育局!),在硬體設施改善投注相當心力與經費,讓蜿蜒於大臺北的多條河道,從原本惡臭不堪、轉換呈現出新樣貌:沿著河道鋪建出供市民慢跑、或騎腳踏車便道(沿著藍色公路從內陸到出海口);筆者過去住汐科站一帶、便曾經從汐止一路騎單車到淡水,運動之外、同時欣賞到河岸與雙北城市景觀,非常具有休閒性。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雙北河濱運動場地繁多,籃球場最多主因門檻低、參與人數多

事實上,如果您有時間到雙北河岸走走,會發現沿岸除上述腳踏車道、跑步或健行道外,還擁有許多運動與休閒設施,從親子的遊戲區、到不同球類場地,舉凡小球類的網球、羽球、棒壘球場、高爾夫練習場、到大球類的籃球場、足球場,應有盡有。

雙北河岸邊籃球場數量可說其中最常見的運動場地。從運動參與角度來看,興建籃球場CP值顯然高過於其它類球場,籃球場地與規則允許更多人下場交流與比賽,不像網球場或羽球場等,即便全場雙打頂多四人可參與。由經濟觀點而言,籃球也是平民運動,無須高爾夫相當經費於球具或場地使用,只要願意投入與練習,買雙適合球鞋、一顆球便可與人同樂,打個好一段時間。

以社會文化角度來看,早期國民政府撤退來臺,主政者與龐大的外省人移民潮,帶進了中國各省特色、也因為台美關係交流頻繁,也引進了美國文化包括籃球:籃球具備節奏快速特性,加上身體碰撞,十分符合血氣方剛年輕人口味,特別 NBA又致力於全球化,透過媒體大量賽事轉播與人物報導,從過去籃球之神Michale Jordon,但近年開啟長射時代的Stephen Curry,讓世人驚嘆美國籃球水準不可思議、也讓許多臺灣年輕學子熱衷效法、下場模仿風潮,平衡了不同時代青春時期少年維特煩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各河道球場各有特色、值得到訪感受

雙北河濱籃球場作為臺灣從過去走向現代化的一環,如同中正廣場更名為自由廣場。球場也象徵從過去專制威權走向自由開放、單一轉為多元奔放的社會面貌。現今去趟新店溪河邊青年公園球場一帶,走到大稻埕碼頭廣場,馬場雖已不復存在,仍可透過刻文或殘存物理痕跡,感受到當時馬場町的懷舊風華。而基隆河旁的美堤籃球場,則擁有內湖科技園區的現代新興氣息,當科技不斷前進,人們還是習於透過最原始的跑跳投擲、展現對運動的熱愛:無論在不同條河、不同的球場,相同的都是球友球場上揮汗身影。


藍天白雲正是打球好時光!青年公園是臺北市籃球勝地(照片取自吳志學網路照片)

內湖一帶有很多好的運動場,其中,基隆河旁美堤籃球場,在美麗首都景觀背景下打球,格外有感覺,內湖人真幸福
相較於青年公園、美堤球場的集中,公館與木柵一帶球場群則較為分散:一個個的球場分散在河道,有的是走幾步路就會有下一個球場,有的則是幾公里後才會有另一個球場,有的則是在你不認為的地方,靠近時才發現,原來這邊也個籃框,隱密在樹林間。

如此多的球場設置,讓一趟雙北河濱單車之旅等同於雙北籃球場巡禮。慢慢的,您會發現每個球場還是在地社區民眾使用最為頻繁,各自有發展出獨特的運動故事。每一個河濱球場,打起球來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比方說在政大恆光橋附近道難球場打球,這邊的河景、市景格外開闊,除跟腹地較大有關、也或許較為遠離市中心,空氣較為清新,打起球格外賞心悅目,值得一遊。打球之外,也很適合親子活動,這邊也有不少好餐廳,活動後可好好祭一下自己的五臟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