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職籃CBL,要挺還是不挺呢

各位讀者晚安,在如此一個令台灣籃壇動盪的一晚,我們渾渾噩噩的度過了2019年的5月,號召已久的CBL至今仍然只有3支球隊參加,球季還沒開打,暴風就已經降臨在還沒誕生的CBL頭上,像是它天生就是個畸形兒似的,它的初衷本意沒有錯,但卻要背負許多網路上的罪名。



但現在來想一想,職籃到底是什麼吧,它到底跟SBL有何差別? 它到底成不成的了? 到底問題出在哪? 這些已經在各個論壇、各個討論圈都不斷被提出來的問題,筆者將提出自己的觀點,看大家是否能夠認同,如果不行,您的反對點又為何? 歡迎來討論。



Q:SBL跟CBL有什麼差別?
A:SBL倒了籃協不會倒,但CBL倒了職籃也就倒了,所以你覺得哪邊會比較對自己的聯賽來的負責呢?
簡單來說,這是個架構的問題,因為當SBL不是一個機構的時候,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想要對這個名字負責,試想一下你鼓勵周遭鄰居每個六日一起整理家前的大馬路,誰要理你? 但如果有人拿了薪水專門負責掃你家前面的馬路,掃不好他走人,成效會不會比較好? SBL雖然是籃協出錢辦的,但籃協又能夠花多少心思在這上面? 現在即將有專業的人來處理這一切,再怎麼樣都比現在”更負責”。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前籃協只需花一個暑假去打理下一季的SBL,接著便將工作發包出去,事成與不成,SBL的人氣減少、負面形象變多,籃協都不需要去扛這黑鍋,行銷單位也就踢踢皮球說我們只是照著案主要求做,這顆球又踢到天遠邊了,但現在對CBL來說可不一樣,行銷的不好,聯盟收入降低,這不會只是社會輿論的事情,他們的責任勢必會比籃協辦SBL來的重的多,總結一句: 如果SBL是一艘下沉中的船,那CBL就是一艘相當廉價的救生艇,SBL的結構是注定要下沉的,CBL不知道能夠撐多久,但起碼若要開得起來,會好的許多。當然,如果你不想想這麼複雜、想這麼遠,筆者也可以跟你說SBL跟CBL沒什麼差別,他們兩邊現在就是艘載浮載沉的船。





Q: 為什麼CBL現在無法吸引企業、政府?
A: 欠缺能營利的未來讓大家都卻步,但這不是4個籌辦人單一的責任,而是整個環境的問題
現在的CBL為了要吸引各球團加入,喊出了保證不虧的口號,引起了大家的反感。的確! 這種口號沒什麼喊的必要,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個剛成立的聯賽怎麼可能不虧錢? 創業的前幾年有哪個團隊是不賠錢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政府的補助夠給力,能夠cover這一切,能夠保證所有多出來的成本政府都會吃,那哪個企業不會進來賭賭看,但現在政府的前瞻也給得很保守,除非一切細節搞定了,否則資金不會下來,偏偏這一切的細節又有很多是得靠資金才能搞定的,所以現在就是在搞拉鋸戰,企業在等政府何時要跳進來,而政府也在等企業加入才肯撥錢,沒人敢踏出那第一步,所以就一直耗下去。


再把所有問題統整一下,職籃在現在九成會賠錢的情況下成立,自然沒有人敢陪你衝,連CBL籌備處自己現在也都不敢衝,場館規劃、主客場、權力轉播金? 那都是次要議題,重點是在於台灣現在市場太小 ,如果台灣看籃球的風氣有起來,今天我們根本不用討論這些,早就一堆大企業搶著創職籃了,現在…可能已經過了創職籃的黃金時期。


所以別再說什麼做的很不到位,筆者相信這個爛環境下、爛時間點下,即使有行銷天才也不可能創造到位的台灣職籃(喔對了! 這還境要請得起行銷天才就已經不可能了),連主事者現在錢都不是很敢砸下去,筆者甚至認為籌備處他們現在應該都是身兼數職在做、所有的花費可能都還動不了,再看看日本B-League是怎麼做的,他們專職的多、也精心了籌畫許久,相信這還有很多預算是來自於明年奧運的補助金。但這招台灣籃壇可玩不起,別說籃壇了,我們周遭多少人需要身兼數職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大家現在的批評都來自於CBL現在的窮酸樣,因為身為領頭羊的他們現在也還不敢衝,如果CBL自己先跳下去砸重本,第一季已經付錢找Nike、Adidas合力行銷、說服6大縣市各認領一支球隊,分到南部的球隊額外補助,誰還會有怨言? 錢、資金、資源這些就是CBL缺乏的東西,如果CBL資金雄厚,可以規劃厲害的球場、行銷橋段,誰會再多說什麼? 哪個企業不會想要來試試大規模的東西。 即使資金雄厚,面對到台灣籃壇這個不賺錢的環境,哪筆錢會有空間給你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