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閃即逝的馬刺流星第一隊

自從1996年Gregg Popovich下海執教,接著隔年選進建隊基石Tim Duncan以來,聖安東尼奧馬刺就以穩健的步調著稱。海軍上將David Robinson無私地傳承火炬後,由Duncan、Tony Parker、Manu Ginobili支撐的核心陣容,佐以若干副手,就此形成了長達19年的不落強權。而今大旗交到了Kawhi Leonard手中,看起來這樣的文化還會持續下去。





(三巨頭持久而穩定的合作關係,在北美職業運動上也是罕見。)





有了強悍主幹之後,綠葉群的表現也之穩固。包括Bruce Bowen、Michael Finley、George Hill、Boris Diaw、Matt Bonner乃至於還在隊中的Danny Green、Patty Mills等人,都在穩定的環境下長期為球隊做出貢獻。多年來馬刺總是能在市場上找到符合隊形需求的球員,並且透過體系讓他們發揮得更好。許多球員在離開馬刺後身價大漲,包括紀律、籃球智商和團隊意識,都深受聯盟各隊肯定。然而,也有一些球員因為各種原因,雖然在馬刺有著令人一亮的表現,但卻只待了一季就琵琶別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雖然停留短暫,依舊讓人深深懷念的球員們。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六人:Speedy Claxton



2001年馬刺選進了Parker,在球季第五場之後就讓他先發上位,這位年僅19歲的法國跑車雖然潛力無窮,但場上仍然顯得生澀。當年球隊安排了老將Terry Porter做他的導師,球季結束Porter退休後,Parker還需要一個替補,因此馬刺以當年首輪新秀John Salmons為主的包裹,三換一從七六人隊盤來了2000年第20順位,身材矮小但速度奇快,有AI複製人之稱的Speedy Claxton。







(Claxton人如其名以速度著稱。)





Claxton主要的工作是Parker的替補,雖然球季中因傷缺陣了兩個多月,但回來後也站穩了輪替的一席,球季尾聲都有近20分鐘的上場時間。數據雖不起眼,但當年可是Duncan的MVP球季,場上的控球只要把球交給他,然後穩穩地投進對手包夾後所產生的空檔就可以了。到了季後賽他場場出賽,表現最亮眼的正是冠軍賽的第六場——也就是Duncan準大四喜那場,他也為其中的兩次助攻做出了貢獻——在Parker狀態不佳的時候適時頂上,23分鐘內8投5中繳出13分4助攻,完美地詮釋了稱職替補的角色。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奪冠之後他成為自由球員,勇士開出了三年1000萬的價碼加上可能的先發機會,年方25歲的Claxton決定去加州闖一闖,他在勇士一年多交出了平均11.7分、5.2助攻的不俗成績,並且和Dale Davis一起成為了勇士和黃蜂交易的主菜:換回的正是初代大鬍子,老八傳奇的重要角色Baron Davis。平心而論,在馬刺這些年來因為擔任Parker替補而被埋沒的眾多年輕控球中,早早離開的Claxton算是及時下船沒有耽誤青春的聰明人——畢竟他2009年退休時法國跑車還風華正盛——而他也因為冠軍賽的出色表現會一直被馬刺球迷銘記著。







中鋒:Boban Marjanovic



Marjanovic這位7呎3吋的塞爾維亞巨人,球迷們應該還記憶猶新。在2015年夏天為了追逐LaMarcus Aldridge,馬刺一口氣失去了Tiago Splitter和Aron Baynes兩位長人,加上Duncan的老化,不得不讓人擔憂內線深度大減。此時在歐洲有著顯赫戰功的Marjanovic加入,為球隊帶來了及時戰力。雖然受限於比賽強度和球隊體系的適應問題,他在馬刺的上場時間不多,且多半以垃圾時間為主,但他鶴立雞群的身高和獨樹一幟的打法,讓許多球迷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