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存在感最低的中流砥柱?P.J. Tucker 是如何辦到的?

在好手如雲的 NBA 賽場上,最受矚目的通常都是能帥氣得分或炫目傳球的球員;同樣對勝利有所貢獻,但不常持球的角色球員,總是較少博得球迷的目光。然而,在聯盟中,或許沒有任何一位角色球員能像 P.J. Tucker 一樣奇葩。



我們很難給予角色球員(role player)一個確切的定義,但被稱之為角色球員,通常都有以下特質:我們思考一下一名球員的上場時間和其球權使用率的關係。如 Stephen Curry 或是 LeBron James 的這種明星球員應該便落在高上場時間、高使用率的區塊內;而角色球員則總落在高上場時間、(相較之下)低參與度的象限當中。

國外媒體《FiveThirtyEight》做出以下圖表,顯示了聯盟所有球員的使用率和上場時間之關聯性。對於那些場均出賽不到 20 分鐘的球員中,關聯並不太顯著;但對於輪值內、或是先發等級的球員,兩者便有很強烈的相關。畢竟,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如果一名球員無法在進攻端展現一定的威脅性,這名球員的上場時間就一定不會太長。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非你是 P.J. Tucker。

在全聯盟當中,沒有人能在如此低的進攻參與率,獲得如此之高的上場時間。Tucker 是聯盟史上繼 2008-09 賽季的 Shane Battier 之後,第一位能在使用率低於 10% 的情形下,獲得 30 分鐘以上出賽的重要綠葉。在火箭對上勇士的首戰,即使 Tucker 只出手四次、甚至一分未得,當他在場上時,火箭便有著 +9 的淨勝負分,而他上場長達 39 分鐘,和全隊的主心骨 James Harden 一樣多。



Tucker 在聯盟傳球、觸球次數統計中幾乎是聯盟墊底等級,持球時間則排在聯盟的平均水準(不過任何一段出賽時間 30 分鐘的球員,持球時間都多過他)。在進攻端上,Tucker 的角色便是配合火箭的拉開空間、單打至上信念:站在角落,等待隊友將球傳到他的手上,接著在空檔時將球投出,就這麼簡單明瞭。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為什麼 Tucker 在進攻端近乎隱形,還能待在場上這麼久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點,Harden 是全聯盟使用率最高的球星,而Harden 和 Tucker 又是火箭陣中最常搭檔上場的雙人組。使用率既然是符合零和遊戲的一種統計數字,那麼一旦 Tucker 的使用率提高,就可能得犧牲掉 Harden 持球的機會。孰輕孰重,很明顯了吧。



第二點,對於火箭而言,Tucker 的防守相當重要。他也許不被廣泛認為是名優異的防守者,但他繳出的表現絕對夠格。本季在例行賽他最常守到的球員,七位中有五位都是聯盟一線球星,名字唸出來可能會嚇到你:Paul George、LeBron James、Kevin Durant、Kawhi Leonard 以及 Giannis Antetokounmpo。沒有夠強健的體格、夠敏捷的速度,是無法在整季中持續應付這五名超級球星的。


放眼 NBA 歷史中,像 Tucker 這種罕見案例(上場超過 30 分鐘,進攻的使用率卻低於 10%),自 1977-78 球季以來,也僅有 9 人能夠達成,名單列下來,清一色幾乎都是歷史上最強的防守兵器: Dennis Rodman、Ben Wallace、Mark Eaton、Bruce Bowen 以及上述的 Battier。此榜的球員們要不贏過年度最佳防守球員,不然就是年度最佳防守陣容,或者在冠軍隊中扮演「大鎖」角色。然而,Tucker 生涯至今還尚未獲得以上任何一項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