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可攻退可守?也談KI交易

自今天一早CLE/BOS交易新聞曝光後,已經有許多針對此交易的分析,大多數的評論認為這個交易騎士「大獲全勝」、「進可攻退可守」,但真的是這樣子嗎?

誠然,這一個月來其他球隊開出的交易包裹都遠比不上這一包來得有價值,以這個角度來看,騎士是作了一個好的選擇,但由於交易的雙方其實都對未來的目標並不明確,所以都作了一個且戰且走的交易,如果交易只到這裡就結束,這個好的選擇看起來並沒有達成甚麼戰略目標。

我們先來看交易對各自陣容可能帶來的改變。

騎士在這個交易中,得到了Isaiah Thomas、Jae Crowder跟籃網的一輪籤。KI跟IT都是經常持球突破的球員,所以很多人會以為他們是類似的打法,但其實並不是,KI是一個頻繁單打的球員,他的單打效率跟比例都是聯盟頂尖,相對於KI,IT在進攻上需要比較多的掩護跟傳接球,而在出手分配上,IT比KI合理,他的出手集中在三分跟籃下,KI則是分散在各個區域。至於騎士急需的支援LBJ的第二playmaker方面,兩個人則差不多,在Potential AST跟AST Pts Created, IT/KI兩個人分別是11.4/11.3跟14.5/14.4,AST/PASS% ADJ也是14.2/14.9,幾乎沒有差別。

以打法來講,騎士由LBJ主導的切傳系統,掩護跟傳接球都相對簡單,這個系統其實是比較適合KI,尤其在預期LBJ會主控的情況下,KI的C&S是比IT要好的,如果體系不改變,IT在進攻上最好的預期大概是跟KI差不多,有可能會差一些,但是他的防守DRPM每100回合比KI要差了1.59分。在BOS,球隊為IT安排了Avery Bradley跟Jae Crowder兩的頂級防守球員為IT補防,但到騎士之後,騎士在後衛堆了好幾個強攻弱守的球員,即使是Iman Shumpert,在前幾年頻繁受傷後,防守也是大不如前。Jae Crowder是有能力向下打SG(這同時也讓他避開跟LBJ的位置衝突),不過過去Jae Crowder更習慣向上打到PF,而騎士的大前鋒位置也同樣需要他的支援,這部分有賴於教練團機動調整,但大概也是能打平就不錯了。整體來講,KI交易對騎士陣容很難說是個提升,即使在樂觀的預估下,多半還是略削弱了一些,這還不考慮IT的臀部傷勢。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騎士略削弱一些,但拿到籃網籤,好像還不錯?

但不要忘了Isaiah Thomas是最後一年合約,而且他在尋求頂薪,如果他打不好,那麼LBJ明年走人士可以預期的事,如果他打的好,騎士也很難付得起他的薪資漲幅,正因為IT這個合約難處理,不然Danny Ainge怎麼會貼籤貼人跟你換?我略略算了一下,以騎士18-19年的合約加上LBJ的頂薪是11個球員、128M,加上IT想要的25-30M,12個人就會達到153-158M,滿編15個人就會達到155-160M,也就是說明年要留住這個[削弱一些]的陣容的代價是比今年高15-20M,即使拿這次交易拿到籃網籤來交易清薪資,恐怕也需要140M,140M留住比今年[削弱一些]的陣容?坦白說,我認為LBJ跟Dan Gilbert都不會幹,也就是說LBJ還是很可能走人。如果LBJ明年走人而今年陣容爭冠的機會又很低,那麼這個所謂「兼顧現在和未來」的交易其實根本就沒有顧到現在。而明年要坦的球隊很多,籃網籤不見得有好順位,而且就過去的歷史來看,以克里夫蘭的客觀條件,即使選到LBJ都很難翻身,何況是今年夏天看起來價值減損的籃網籤,要說是「顧未來」坦白說機會也是非常渺茫。

騎士的戰略目標應該是甚麼?對目前擁有LBJ的小市場球隊來講,不外乎三個選擇
1.留住LBJ, 保持長期競爭力
2.即使留不住LBJ,但趁LBJ還在再拼一年冠軍
3.如果覺得1跟2可能性都不大的話,坦到底,盡可能把所有資產換籤或新人,包括LBJ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維持目前的狀況,說的好聽是保留彈性、「進可攻退可守」,但其實是三個戰略目標都只作半套,不上不下,現在的NBA,這樣零碎的使用資源是最沒有效率。在KI/IT交易之後,坦白說,1的可能性已經很小,而騎士大概也很難在前一年打進冠軍賽、LBJ還在手上的時候選3,所以利用手上資源再砸一個明星或接近明星水準的球員,應該是騎士最好的選擇。anyway,騎士最好是趕快確定目標,然後再看怎麼使用手上的球員或是籃網籤來達成目標,或者最起碼提高達成目標的機會,打造[只有一年]又[削弱一些]的陣容或是拿籃網籤,對騎士來講都是沒有太大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