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聯盟促成 越來越無法久留球星的時代

Business is business.

這句話已經成為了現代聯盟球員人人一句的口號,忠誠如DeMar DeRozan或Isaiah Thomas,在生意面前都不過只是雲煙。

Loyal or not 忠誠的價值

對球隊而言,高層有戰績和面對球迷的壓力,再極端一點有些隊伍更有奪冠的急迫性。對球員來說,要如何談妥大約、兼具球隊競爭力以及拿捏和市場的分寸,也成為必然考慮因素,如過去Dirk Nowitzki或Tim Duncan這樣願意降薪又與母隊互相信任的球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市場機制不斷調整下,一名球星在同一支隊伍效力20年的佳話,似乎逐漸成為悖離現實的期望。

信任或許是球員跟球隊彼此攜手共進退的根本,但在現代商業考量下,比起過往年代球員所面對的外在因素無疑更為廣泛。這是一個球員能和球團處在同一個談判水平的時代,在這樣的高度下球員有能力要求自己想要的保障,而球隊自然更可以在這個大撒幣的前提下,左右球員與隊伍契合與否而考量交易的可能性。

請繼續往下閱讀

沒有對錯,只有輸贏,這才是現代籃球的寫照。

假設你能責備Masai Ujiri,又怎麼能去對Jimmy Butler的「Trade me」有微詞呢?

溝通、耐心、勇氣,Masai Ujiri終於敲開那扇門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球星在這個時代權力越來越大,即便過去勞資雙方協議達成共識,但從過去球員受球隊支配到現今球員話語權甚至凌駕至隊伍之上後,除非在脫手該球員後球隊依然能保有自主權,否則大部分時間也只能認賠殺出。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Anthony Davis交易案絕對是近年聯盟改革裡一個非常值得參考的樣本,在這個大頂薪時代中,「球員選項」談判手法已經成為許多球星當作談判的最佳籌碼,前幾年的騎士就飽受著自家主將要脅自己之苦,而做出一些如果在高層計畫性操盤下未必會做出的交易結果。縱使克里夫蘭最終還是拿下隊史首冠,卻在16年過後不斷於死胡同中打轉,更自LeBron James離隊後開始償還過去的冠軍債。

騎士隊的掙扎與LeBron James的作繭自縛

上季Davis在仍有一季半的合約,並於2020年將擁有球員選項下選擇展開「賣我人生」,原本全世界都等待著身處小市場的紐奧良要如何止血,老天爺卻在選秀會抽籤這天讓小市場球隊完成一次漂亮的逆襲。也許正是因為曾處於全聯盟最艱困的環境下工作過*註1,除了運氣成分外,David Griffin還在與湖人交易案中取得了絕對優勢,不但替球隊換來了未來,更於鵜鶘未來冉冉上升之際順道解決一個可能存在的對手。

NBA與MLB兩個聯盟球隊操盤中,最大的不同在於擁有薪資限制的基準在,而在這個基準之下,即便豪門如湖人仍然只能在西區底部徘徊多年。

諷刺的是,當球隊看似有機會上升的前提,還是在必須放棄過去引頸期盼的未來才能換取的可能,而這個可能也和上一季原以為的救世主一同把薪資空間限縮。如今他們所追求的第三個巨頭也還沒落實,更遑論剩餘的薪資能有什麼樣的綠葉,且別忘了,明年Davis還是很有可能會跳出球員選項。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這名聯盟頂尖巨獸選擇加入Klutch Sports後,Rich Paul的魔爪就注定要再更深一層支配這個商業聯盟。為什麼是湖人?當然除了Davis能在大市場球隊打球,且有機會和旗下頭牌合作增加奪冠競爭力外,其所體現的商業價值才是背後真正的主因。

即便Davis仍有一年的使用權,但在經紀團隊各種花式放話將在隔年離開的狀況下,逼迫許多球隊不得不放棄嘗試,似乎正應證著透過外力介入影響著聯盟運作的趨勢。倘若Davis沒有與Paul合作,他有機會終老紐奧良嗎?這個我們永遠無法得知,但我們可以知道的事這些球員之外的因素,已經慢慢讓過去大市場和小市場之間的天秤傾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