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的飛沙狙擊手 吳松蔚失去的上場時間去哪了

從打出名堂到寶島夢想家,現為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元老的吳松蔚,靠著堅韌的意志力和一手精準的外線準度,讓他從名不見經傳的角色球員,化身在ABL聞風喪膽的底線狙擊槍。然而,今年吳松蔚的上場時間卻和過去相比降低不少,撇開傷勢影響,是什麼原因讓吳松蔚從名堂射手,到現在只能在輪替之外掙扎呢?

來自飛沙村的吳松蔚,從小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籃球訓練,甚至在加入籃球隊抽高到170公分後被指派轉打中鋒。儘管一開始對籃球只是興趣,但從籃球身上得到的成就感卻造就他堅定的心,更讓他能從不同角度去認知自己的定位。

高中前往就讀三民家商,在「一三七體系」謝玉娟教練的引領下,吳松蔚逐漸轉型成為射手,雖然射手這項職責多數時候都未必會是場上亮點,但吳松蔚內斂中又帶有激情的性格,卻反而在扮演射手時能釋放他最純粹的籃球鋒芒。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升上義守大學後由於家庭因素,吳松蔚必須暫時卸下籃球員的身份,即使這個決定十分掙扎,但在現實和夢想之間他依然需要自我抉擇,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經歷,讓吳松蔚重新認知到自己對籃球的熱愛。在那個失落的籃球世界因為有了「打出名堂」,使這名來自飛沙村的孩子,重新有了站上舞台的機會。

對籃球的熱情與堅毅是隱藏不了的,吳松蔚於第一屆「打出名堂」從台灣脫穎而出,更在北京之旅時被指定為隊長,這些過程使他將那個曾經遠離他而去的籃球夢再次掌握到自己手中。名堂的夢結束了,但卻喚醒那個被現實所隱藏沈寂在內心的夢。吳松蔚在卸下那個「名堂哥」的身份後重新回到義守,並在離開大學後再度接受新的挑戰,試圖將那個小學時在作文中寫下的未竟之夢化作現實。

還未改名成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的寶島夢想家,在ABL的第一個賽季並不順遂,1勝19敗的戰績讓他們只能敬陪末座,不過吳松蔚的射手名號卻在整個東南亞不脛而走。



整個賽季高達52%的命中率搭配50%的外線準度,讓吳松蔚成為夢想家最穩定的外圍火力,尤其考量到ABL的得分主力幾乎都是洋將,因此對手防守時幾乎都會將重心擺在當時的Lenny Daniel等球員身上,這也讓吳松蔚得以在底角有更多的出手空間,甚至在隔年成為夢想家取得首勝的頭號功臣。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夢想家在前三個賽季讓吳松蔚有不少的發揮空間,其原因主要來自ABL的洋將賽制影響。相較於現在P. League+在洋將的限制上較為嚴謹,ABL讓洋將揮灑天份的空間反而更大,因此當時許多球隊會採用區域聯防,以利防堵對手強攻禁區,同時會特意在強邊配置包夾的陷阱,在整體防守重心會朝單邊傾斜的情況下,吳松蔚也因此可以獲得較大的空間等待隊友傳球後出手。

另一方面,吳松蔚的落位機制在Kyle Julius第一年的帶隊型態也有較好的優勢。相較於現在利用5-out站位衍伸出Handoff及Off-Screen等Play-type合成的戰術,Julius當時更強調的是由持球點與高位搭配底線的Horn,這也讓在底角有高命中率的吳松蔚可以得到更多出手機會。

相較於Pull up,吳松蔚的Spot up穩定性更高,在他有穩定出手機制與聰明的跑位意識為前提下,可以得到更多的出手空檔。不管是在跑快攻時的底角落位,還是透過隊友在肘區設立掩護製造Pin down的跑位空間,吳松蔚本身技能配合當時Julius執行的策略無非有加乘效果。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來到本季,為因應P. League+的規則,且各隊幾乎都會在第四節配置一名傳統大個子的情況下,Julius反而捨棄過去可以藉由內線身材掩護去製造空間的Horn,改以機動性更高,更符合現代籃球潮流的5-out當成進攻主軸去製造空間,這也讓吳松蔚本身的特性沒辦法於這套系統中有效發揮。



「空間」是Julius本季體系中的核心,但Horn的空間是透過持球的進攻威脅吸引力所製造,而非如現在是藉由掩護和跑動所獲得的空間。因此像Randall Walko這種具空切能力,同時又能製造掩護和有能力從外圍出手的球員,才會獲得更多的上場時間。

除此之外,防守也是另一個在現有夢想家系統下吳松蔚露出的短板。有鑒於夢想家捨棄大個子的洋將,就表示他們在防守端會更依賴場上各個球員的換防和機動性來製造失誤。然而吳松蔚本身的防守能力並不出色,且機動性也沒有林俊吉等球員來得高,若只有李德威一名內線在油漆區坐鎮的情況下,很難去遮掩掉在第一道防線下造成的漏洞,這也是為什麼儘管吳松蔚在例行賽有出賽紀錄,但幾乎都無法在場上有更多上場時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