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想像中更好:從數據談林書豪的影響力

「我很捨不得Brook Lopez,我們已經成為朋友,場上也搭配得很好。但,球隊交易他已經是事實,且我仍認為下一季的我們會變得更強大。」

「也許大家都會笑我,但我還是認為我們可以打進季後賽…相信自己可以,這才是最重要的。」



是的,日前林書豪說了「籃網可以打進季後賽」之言,不過這種話我們也是天天在聽,至於到底是不是官腔…講真的,我們當然是不得而知。

而對於林書豪,不騙大家,事實上除了小牛是我看NBA的起點外,讓我開始更進一步投入NBA的,就是2012年的林來瘋…對我就是菜逼八一枚(笑)。也因此,儘管近年已經不是他的球迷,我仍舊時時注意著他的動向。

至於這篇文要探討的,當然不是林書豪上面講的是官腔還是幹話,而是想趁這個機會繼續玩Shot Dashboard數據(遭打)…我是說,用Shot Dashboard數據來看一下林書豪上一季的進攻狀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要探討這件事之前,首先,你我都必須承認的是——林書豪當然不是頂級後衛。

他沒有頂級的體能、沒有頂級的體格、沒有頂級的技術,在講求天賦的籃球運動中,他終究很難成為所謂的「頂級球員」。







但,頂級球員終究是少數,甚至總有人在討論某些被認為是頂級球員的球員,到底是不是頂級球員(也太拗口),所以我認為與其談論林書豪強不強,不如這樣問:



他對於比賽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少?



因為一名擁有全方位主宰力的球員畢竟還是太少,所以多數球員只能探討他們在其功用上是否具備足夠的影響力,這才是實際的。

而當我們這樣看林書豪時,那就得先理解到——林書豪能影響球賽的地方在哪?

我個人的答案也很簡單,不外乎以下三項:

一、組織球隊進攻

二、火力挹注

三、關鍵進攻







接著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數據。

以下我們先來看最直接表示影響比賽的數據好了,也就是PIE值。PIE值越高,代表球員影響比賽越大、幫助球隊趨向勝利越多。

在這方面,林書豪上一季PIE值達到13.1。而13.1代表甚麼?拿其他人來比較看看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Paul George的PIE值是13.6、Kyrie Irving的PIE值是13.5、Goran Dragic的PIE值是13、Paul Millsap的PIE值是12.6、Carmelo Anthony的PIE值是11.8。

所以,當然PIE值不能解釋一切,但林書豪對於籃網比賽的影響力在某部分上,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再來看到組織進攻上,先從最基本的Passing數據去觀察。

林書豪上一季在場均24.5分鐘的時間內就能繳出5.1助攻,而倘若看到進階一點的,以潛在助攻和助攻創造得分來看,林書豪潛在助攻達9.8次、助攻創造得分達12.2分,不能算是聯盟最前段的數據,但也已經是中上。

可是,BUT。要記得的是他的上場時間只有不到25分鐘,而如果檢視一下上面兩個數據排在他前面的球員,潛在助攻方面只有七六人的Sergio Rodriguez、活塞的Ish Smith和鵜鶘的Tim Frazier比林書豪的上場時間少;至於助攻創造得分方面,輸出更高但上場時間更少的則只有Ish Smith與大家都熟知的J.J. Barea。

不過另一方面來想,前面三人的潛在助攻也只分別比林書豪高0.3與0.2,後面兩人的助攻創造得分則分別只比林書豪高0.4與0.3,且其中除了Barea以外都是自主進攻能力不強的純控球,所以簡單來說,這幾人之間的高低還是不能只以這個數據來評斷。而如果要討論這個就太複雜且離題了,我想在此也就不多談。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只是想以這個數據來表示一件事:林書豪的助攻能力帳面上不驚艷,但事實上是被低估的。






再來,我們從On/Off Court數據(意指該球員在場上與下場後的差別)上來觀察。

林書豪上一季在場上期間,籃網的進攻效率值達103.5,是全隊第二;同時他在場上期間籃網全隊助攻率達59.9%,是全隊第一。

反觀他下場後,籃網的進攻效率會跌到101.4,是全隊倒數第三低。更顯著的是當林書豪下場後,籃網全隊助攻率還會跌至55.6%,是全隊第二低…同時,全隊的助攻失誤比也會跌至1.22,亦是全隊第二低。(助攻失誤比越低,代表失誤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