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實力還是一時幸運?灰狼橫掃爵士之謎

16勝44敗與44勝15敗,任何人看到這樣的「倒數」戰績,想必會毫不猶豫的認為後者一定奪下勝利。然而,結局卻是前者在連戰中橫掃,在本季的三次交手中拿下3次勝利。



灰狼與爵士,兩支排在西區龍頭與墊底的球隊,在交手之間卻呈現不合常理的結果。究竟是下半季的灰狼被過於低估?抑或爵士是隻空有外殼的紙老虎?詳細就比賽內容來看,也許可以發現出現這種結果的關鍵。


讓灰狼奪下勝利的,究竟是魔法還是實力? 圖片來源:NBA.com
在正式進入分析以前,筆者想先把剛開季的第一次交手排除在本篇文章以外。其一是因為當時灰狼的紊亂程度遠非Finch整頓後可比,其二是爵士整體進攻策略的調整在開季第四場時仍未明朗。用以作為分析的樣本,似與現狀有所不同,所以將集中在四月底的兩場交手討論。



Mitchell的缺陣與衝不破的內線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黯淡離場的英雄,至今仍未見到回歸的身影 圖片來源:USAToday
爵士會落敗的一大關鍵,其實便是頭號球星的缺席。4/16對決溜馬的比賽中,Mitchell因腿部傷勢僅打21分鐘便退場休息,之後便是長達兩週的復原期。當然,爵士能成為西區龍頭絕非偶然,陣容的完整性更是他們能在強敵環伺下登頂的關鍵。在這次的二連戰之前,爵士以Ingles代替Mitchell成為先發時,仍能在六場比賽中取得五場勝場。從這樣的數據看來,Mitchell的缺席似乎不會是太大的影響。



然而,Mitchell的中距離拋投與擋拆後的肘區終結,卻是爵士隊中鮮少有人能替代的。或許有人會說,猶他今年的成功就是由大量的三分出手換來。但換個角度來想,當三分出手不再靈驗時,爵士還能拿出來的強勢武器,也許就是Mitchell的強勢切入。Ingles變化莫測的切入腳步、Clarkson蠻橫的爆走式切入,都在灰狼的設計下,毫無揮灑的空間。



我們可以攤開灰狼換帥前後的對手三分數據觀察:




時間

對手三分出手數

對手三分命中率

換帥前(2/21以前)

30.7次(聯盟最少)

37.5%

換帥後(2/21-4/20)

34.9次

41.4%(聯盟第一)



從上面兩個天差地別的數據表現,便可看出Saunders與Finch執教邏輯之間的不同。在當今外線作為顯學的時代,Saunders寧願放投不放切,且在2/21以前Towns的出賽場次不多,明尼蘇達防守機動性亦相對較足。因此在輪轉上多半以Okogie、McDaniels等鋒線球員Cover外線空檔,也造就對手最少三分出手的結果。(當然,另一個面向就是因為灰狼的禁區軟到不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等到Finch執掌兵符以後,Reid、Towns等長人開始穩定出賽,而這兩位重要內線在橫移上又僅有傳統五號位的速度。為此,Finch改變全隊的防守陣式,Towns基本上沉退於禁區至罰球線的位置,其他側翼球員的站位也多半內縮。再加上歸隊的Russell在第一道防線上形同虛設,因此常見側翼進來協防形成三守一,45度與底角總被放空,也讓對手的三分命中率飆升到聯盟第一。


同樣的一支球隊,卻在不同教練的邏輯下打出不同的風格 圖片來源:ClutchPoints
哪種思維才是正確的筆者無法定論,但Finch這種放投不放切的防守模式不但讓灰狼得以把Towns與Reid一同擺上,甚至可以拿出場上1後衛、3前鋒、1中鋒的逆時代陣容,對於成長中的北境大軍並不是壞事。機動性強的前鋒每每在對方殺入禁區時執行包夾,壓低一次切傳便能製造空檔的機會,並將對手的攻擊回合時間拉長。



面對Finch的防守策略,最辛苦的人莫過於Clarkson。爆走式的切入對上較厚實的Hernagomaz、Okogie、Edwards等人時,力量上沒有優勢,好不容易清開的空間也會被包夾壓縮,只得在忙亂之中出手而難以穩定把握。不過,Snyder教練很快地便做出回應,大量增加外線出手的比例,連戰中的兩場三分出手數都占總FG的一半以上。然而,Synder可能沒有想過,這項幫助他們登頂的武器,將會成為連戰失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