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球隊與新聯盟的出現 是台灣籃球必須面對的轉機

24小時內,高雄的籃球突然就像是要起飛一樣。

先是P. LEAGUE+宣布「高雄鋼鐵人」隊成立,將和新北國王隊攜手成為聯盟在第二季的新朋友,讓首季為四隊規模的P. LEAGUE+直接增加為六隊,比照當年CBA在第二季就加入宏福公羊、中興虎的情況,並確定將以SBL時期經常造訪的鳳山體育館作為主場。接著是本週確定聯盟名稱為T1 LEAGUE的新職籃聯盟,也公告了日前就有風聲的「高雄海神」隊,由國揚集團出資,甚至已經規劃好在地籃球的耕耘,將和近年在高雄地區最知名的基層籃球體系「一三七」結合,一同把資源回饋給高雄在地學生籃球。


(圖片來源:高雄海神提供)
兩支在地球隊、兩個聯盟,瞬間似乎改變了台灣籃球的版圖,南台灣當然不是沒有籃球資源或是好手,然而首先SBL的球隊資源與賽程多半集中在北部,雖然偶爾會把總冠軍賽移師高雄,但多半以點綴為主,再來近年的學生籃球也可見南部勢力的式微,幾支曾拿過HBL冠軍的球隊如立志工商已經消失在HBL,屏東高中近年都在資格賽淘汰,三民家商上學年雖然重返12強複賽,但多半也都是在資格賽和預賽間徘徊,新榮高中更在本學年直接終止招生,球隊顯然朝著可能收起來的方向前進,而即使是去年成立的P. LEAGUE+,四支球隊也都在中部以北,南台灣並不在P. LEAGUE+第一季的版圖內。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南台灣絕對不該是被忽略的藍海,何況具備巨大觀光軟實力的南台灣,無疑是和北部做出市場差異最好的環境,P. LEAGUE+執行長陳建州在季末談到新球季規劃時常常提到新球隊必須是南台灣球隊、與SBL先由九太冠名高雄、新聯盟規劃更直接找上國揚集團就是證明。

在高雄出現兩支球隊、代表南台灣前進兩個職籃聯盟的時候,也正代表經過一年的摸索,台灣籃球正式朝職業化頭也不回地前進,過去二十年台灣籃球的最高聯賽頂多是SBL,而SBL以「半職業聯賽」自居的情況下,經營方式的確和「職業」二字有其差距,也因此走進死胡同,後來成了不賣座的賽事,關注度也落居學生聯賽之後,但這樣的經營模式,確定被台灣消費者拋棄,未來這樣的聯賽不至於消失,但勢必會退居職業經營之後。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不論從P. LEAGUE+、或是目前看起來浮出檯面的T1 LEAGUE,在在告訴台灣球迷,這將是台灣籃球經過至少近五年的低迷後,再次出現且勢必要面對的轉機。

T1 LEAGUE的起源是,要說如中信、國揚等集團看見P. LEAGUE+經營有成後才想加入,並不能說完全錯誤,但包括中華職棒在內,台灣的職業運動經營本來就會先由少數集團擔任先驅者,等到真正有成效後,再吸引更多集團一起投入,在去年十月P. LEAGUE+熱身賽上路時,陳建州也在幾次受訪時提到,持續接觸各集團,歡迎有興趣的集團一起投資,顯然他自己也知道,這個職業聯盟不可能長時間以四隊的規模前進,而務實面來說,P. LEAGUE+用各種行銷力道催出票房,從熱身賽就開始賣座,一直到例行賽除了運氣不佳、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而必須閉門比賽的桃園領航猿之外,各隊的確做到無論戰績好壞,都培養出在地(或鄰近地區、甚至死忠球迷跨縣市)球迷的支持,聯盟的確讓其他投資者看到,台灣球迷並不是灰飛煙滅,只是他們沒有把熱情投注在過往的籃球聯賽,今天執行面做到一定水準之後,球迷就會基於對籃球的熱愛而回籠。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是接下來,可以說是討論的時機點差異、又或者是如傳言般P. LEAGUE+內部勢力的選擇,總之中信、國揚集團在P. LEAGUE+總冠軍賽進行期間、SBL總冠軍賽開打前拋出消息,認為在投入P. LEAGUE+無門的情況下,決定自己跳出來成立新職業聯盟,日前也確定新聯盟名稱為T1 LEAGUE,而已知將會在新北、台北、台中、高雄四地成立新球隊。

的確,除了近期已經討論到、T1 LEAGUE目前已知會有台啤、九太兩支SBL球隊參與其中,台啤班底預計會組成T1 LEAGUE在台北的球隊,而上季冠名高雄的九太則確定會轉移至高雄海神陣營,T1 LEAGUE還沒有正式的聯盟行程,但一如去年此刻當P. LEAGUE+出現討論風聲、或是前年當現在已如空殼般的CBL出現時,我都認為可以不必第一時間就選邊站、非得表達支持或不支持,可以從他們行事作風、後來的進展再來觀察是否值得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