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大通澎,NBA回不去的90年代熱血時光

隨著物價通澎、NBA薪資通澎、現在我們也開始面對到數據大通澎時代。這是一個趨勢,而且是一個很糟糕的趨勢,就像我們常說的『萬物階漲,只有薪資不漲』,同樣的『數據階漲,只有精彩度不漲』,現在NBA整體精彩度確實沒有比90或00時期進步。甚至缺少了許多世仇對決的熱血澎湃。



從下方圖表可以很清楚看得出來,2020-2021的NBA來到一個歷史新高度,112.1的平均得分,這可是比起90年代約100分平均得分整整高出12.1%。46.6%命中率更是自94-95與93-94後的新高,這兩年命中率一樣,得分卻僅僅101.5。到底是什麼導致NBA現在得分一路飆高,數據一路狂漲。



這絕對不僅僅是拿掉hand check和開放區域防守造成的,畢竟直到2012-2013平均得分都沒有破百。而是變本加厲的接觸規則,只要防守者在進攻者路徑上稍微對抗,裁判就有很高的機率會響哨。只要吹幾個犯規,球員就只能去板凳上坐著整場,不管你是不是明星,沒上場就沒貢獻,所以與其認真防守,不如把精力都放到進攻上,所以多數球隊的防守都只能盡量做個樣子,把重點都放到進攻端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間接導致了防守型球員的逐漸消失,管你什麼鎖,裁判不給的你不能拿,禁區球員只要移動稍緩慢,就成為俎上之肉,任人宰割,最明顯的就是Zubac、Poeltl、C. Zeller這類白人中鋒,即使這幾人活動力放到90年代絕對都稱的上頂尖,但在這個越打越快,無限快發的時代,他們大多時刻的功能就是幫裁判訓練肺活量。

無限快發更是讓比賽內容雪上加霜,只要上籃或搶球失去重心,對方直接發球過去就是一個多打少的機會,助攻的認定也非常畸形,過去的NBA或現在的NCAA,都維持持球者最多下球運一步,而不是NBA現在這樣,持球檔拆完投籃還算助攻。這也是很多助攻來的讓人費解的主因。







可以理解在數位媒體時代,NBA希望能有更多精彩的動作剪輯到Highlight,或者創造更多數據神話,讓一般人可以透過快速瀏覽這些精彩動作或數據標題,吸引更多的人來觀賞。但這其實是本末倒置。最精彩的比賽是實力旗鼓相當的兩方,盡全力在攻守兩端打倒對方,然而現在的規則卻幾乎把防守的力量給全部移除了。包括許多場季後賽,防守者只是稍微碰到完成出手後的進攻者,依然吹了犯規,導致很多防守必須要往旁邊跳,這是在90或00年代不曾見過的。

例如今天金塊對決拓荒者這場比賽正規賽讀秒階段,我不斷的聽到主播說不認為這是一個犯規,但最後裁判還是吹了犯規,給了拓荒者多一次球球權,雖然讓Lillard打出了歷史數據,但這真的是一個好的吹判嗎?下面的影片所有觀看者可以自己評斷。我只能說90年代的球星,從來不需要,也未曾需要這些哨子來創造紀錄,但現在的NBA卻利用這些哨子不停的試圖創造紀錄、影響比賽。




每年觀察選秀,都必須要因應規則調整,這兩年看比賽,真的很有感觸,自從Stern在2013球季卸下主席後,趨勢就越來越回不去了。阿銀上任後的NBA,沒有一年得分低於100分,莫名其妙的摸毛吹判越來越多。這樣是不是對收視真的有幫助呢?至少 MLB與NBA對比的主宰區域收視率分析這篇2019年的文章告訴我們,MLB的收視率在區域上還是完虐NBA,17個同時有籃球棒球的城市,MLB的收視率贏了14個,而且不是在同一個水平上的勝利,NBA贏只了下列三個區:

達拉斯: 獨行俠 1.29 vs 條子 1.17

舊金山: 勇士 7.5 vs 巨人 2.34 & 綠帽 .76

邁阿密: 熱火 2.32 vs 馬林魚 .83

除此以外多數地區都是MLB接近倍數的碾壓。



這一篇不是貴古賤今文,而是在規則與吹判尺度改變後,基本可以把90年代與00年代初期與現在的NBA比賽視為兩個全然不同的籃球聯賽。現在的NBA甚至也跟FIBA有非常嚴重的脫節,連NBL澳洲職業聯賽的肢體對抗層級都比NBA要高。這也導致NBA球員上一次世錦賽的嚴重不適應。只能說,『阿銀不倒,NBA不會好?』『回不去的大通膨時代?』『還我單純美好的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