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 vs 雷霆 G1G2 簡析:三分球決勝負

2-0,拓荒者不僅一掃季後賽十連敗陰霾,還成為今年季後賽第一個拿下兩場領先的球隊。雖然身為高順位種子,但拓荒者在開賽前並不被看好,且例行賽被雷霆 0-4 嗑鴨蛋,如今能拿下這成果更是讓人驚艷。那麼,這中間是做了什麼調整?





・拓荒者防守策略奏效

面對例行賽遭遇拓荒者打得像神一般的 Paul George,拓荒者特別要求防守者不能讓他有輕易出手三分的機會。比賽中對上 PG 的防守者 (主要是Harkless)在外圍對位上相當貼近 PG 避免他直接拔起來出手,並守住一側讓他切入後,由協防長人驅趕到一方底線,再藉由底線與兩人小組壓迫他出手空間或逼他外傳製造失誤。雖然過程偶有遺漏,但整體而言成效很好:儘管帳面上 PG 分別仍有 26,27分的進帳,但這和例行賽遇上拓荒者的場均 35 分相距甚遠。更重要的是這兩場讓他投進 6 記三分以及合計站上 10 次罰球線,並製造 9 次失誤,一來一往的差距就足以弭平例行賽的勝分差。當然,拓荒者多少佔了 George 肩膀傷勢的便宜。


PG 被重兵伺候

而針對第一場在切入可說是予取予求的 Westbrook,拓荒者第二場也成功了作出了防守上的調整。面對爆發力強的 Westbrook,拓荒者選擇讓第一線防守者直接沉退兩大步,讓他本來要過掉的防守者,直接出現在罰球線附近做防守。這防守策略建立在直接放掉 Westbrook 的外線投射,而依照他本季的外圍投射命中率,這顯然是合理的取捨。
即便如此,Westbrook 的身體能力允許他進一步帶球做禁區低位單打。這時候防守者選擇放堵好一邊,先做好身體對抗後逼他轉身或繞向另一邊,等他要強行突破時也不做封阻,就採用做路障製造進攻犯規的方式來防守。要嘛是進攻犯規,要嘛就是逼他外傳,從比賽結果來看,效果卓越。


Lillard 幾乎是站在罰球線附近準備防止 Westbrook 切入

拓荒者之所以能夠對雷霆明星球員做出如此針對性防守另外一個原因在於雷霆整體外線火力的低迷:兩場比賽下來合計是 10-63 ,而且扣掉投進六顆的 George,剩下只有 Ferguson 兩顆、Westbrook 一顆和 Morris 一顆。說來諷刺,拓荒者是用去年輸掉的方式贏下了這兩場比賽——就是全力阻止對手的主力砍分數,然後放其他人投外線。畢竟在這大三分時代,可以說雙方的三分球命中率,將直接影響進攻端的效率。

・雷霆的困境

個人認為雷霆在這兩場面臨了一些麻煩。當然 Paul George 的傷勢讓他無法揮灑自如確實是兩場敗北的主因,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問題。前面拓荒者部分提到的防守策略無法突破是一個部分,主要問題在於除了雙星以外的陣容找不出個進攻突破口。在第二場比賽中,很少看到 G1 開局很有效的 Westbrook-Adams 擋拆被拿出來使用,這點讓人有點納悶。另外扣掉 Westbrook / George / Adams 三大主力外,雷霆在進攻端幾乎只靠 Schroder 以及 Felton 做零星的持球進攻,其他人似乎都只是作為掩護,或是拉開空間的射手的單純角色球員,沒有投入到進攻之中。然而他們為了選擇跟上波特蘭雙槍的持球突破速度,選擇讓 Schroder / Felton 打更多時間,並減少橫移腳步較慢的 Morris 出賽時間,結果不僅沒有限制住拓荒者的進攻端,似乎反倒造成幾名後場球員到了比賽末端體力提早見底,連進攻效率也跟著被拖下水的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這些為了提速或是加快進攻節奏的後場球員,他們外線也一樣投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