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U18到世大運:世大運女籃的啟發

如果,男女籃的U18代表隊實力,我們都可以在亞洲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於在世界也稍微擁有生存之道,為什麼我們的世大運以及成人籃球,卻在亞洲都難以生存?是李鴻棋老師說的,臺灣大學球隊的「可訓練時間」不足之外,是不是還有相關因素影響?



『U18很好,世大運,嗯,實力就還好而已』

當我們的U18男、女籃代表隊,都可以在亞洲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於在世界U19的比賽中,還有一些勝場數討論;這個年齡越來越大的世界大學運動會的籃球賽,以及成人的亞洲杯,男籃在今年之前卻有「一勝難求」現象,女籃也和日本、韓國隊距離越來越遠,你覺得是什麼原因?你從中看到什麼?

李鴻棋老師闡釋,語重心長的說,臺灣的高中球員一天可以練習8到10小時;可是臺灣的大學生,你就看不到有那種,一天練球超過6小時的球員。因此,鴻棋老師一臉無奈笑呵呵的說,臺灣的大學籃球隊是用5小時練習量,去跟韓國隊的10小時打;這怎麼可能會贏?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領導與管理討論,我們發覺主管機關首長的「政策」,淹沒了臺灣許多大學籃球選手的企圖心;因為,臺灣沒有職業籃球,沒有令人響往的環境,以致淹沒了許多大學籃球選手的企圖與鬥志。

從「運動訓練」討論,我們發覺臺灣一些大學的籃球隊運動訓練還不夠專業;為什麼?臺灣現在到處都有,大專甲一級的教練團,只有一個人或三個人而已;這三個人的教練團,還奢談什麼高級運動競技的專業性?所以,憑什麼臺灣的大學、社會籃球會強?



『禁區都是在前防守或半側面在前防守?』

從世大運女籃對戰加拿大看到,加拿大的選手在禁區空手要球攻擊時候,中華女籃防守者,多數都採取在前防守技巧;少數來不及情況,才採取半側面在前防守;從中你看到什麼?

臺灣的四級學生(國小、國中、高中與大學等)籃球隊,有幾個籃球教練是這樣指導禁區的防守的?「為什麼臺灣的籃球教練,很少人這樣去教」?

這裡當然沒有所謂,對手空手在禁區的防守,最好都採取在前防守這樣言論;我們只是懷疑,為什麼臺灣的籃球教練,幾乎沒有人這樣指導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禁區的防守技巧』

對手持球在禁區裡,怎麼樣防守?我們在最近四年有些領悟;那是,貼身、雙手高舉、腰用力,這在前天中華世大運女籃,以矮小的身材,對抗加拿大女籃高大的身高時所呈現的;你可以發現,效果還蠻不錯。

一般防守者不敢貼身原因在於,擔心用胸部防守,很容易被對手拐子挫傷;所以,持球在禁區進攻者,幾乎就是在沒有「身體抗壓性」情況進行攻擊。另外,一般防守者不敢雙手高舉原因在於,多數怕被撞的,想用小臂與手掌拱住對手腰際與扶住對手手臂;於是,少了雙手高舉的「視覺障礙」,持球進攻者就容易掌握籃框位置與角度去攻擊得逞了。

一般防守者在禁區裡的防守,就算有貼身、雙手也高舉情況,也很少懂得運用腰際之力,暗中施力去把對手「拱出去」;所以,就呈現持球在禁區進攻者,磨呀磨的,越靠近籃框去攻擊而得逞了。

這裡,還包括很多球員雖然懂得防守滑步(螃蟹步)要領;但是,因為練習滑步時雙手都沒有高舉。所以,在禁區裡貼身、手高舉時的滑步防守就「快不起來」了;於是,對手運球在禁區裡,就可以迅速轉身或變向過人了。

討論到此,你還獲得什麼啟發?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專項體能都在練些什麼?』

跟幾個基層籃球隊教練聊體能訓練,討論到最後,講到「專項體能」時候,許多教練對於這個定義有些存疑並迷惑;我們逐一從一般性體能的速度、速耐力、敏捷性等等談起,然後再跟他們敘述速度有專項速度,例如運球的速度、投籃的出手速度、傳球的速度等;速耐力也有專項速耐力,例如快攻中的折返跑兼具傳接球技巧、快跑到3分線外急停接球投3分球等;敏捷性也有籃球運動的敏捷性,例如橫向敏捷性的防守滑步、斜向敏捷性的阻絕(deny)前進步與阻絕後退步等等,這些都和一般性體能有些不同,這也和例如網球、桌球與排球等的專項體能有些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