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得分希望到得分失望:數據簡析Rodney Hood的不穩定進攻

Rodney Hood一直是一名很讓我覺得可惜的球員。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從前年到去年,我開季前的爆發名單裡總是有他。(延伸閱讀:15-16賽季可能爆發球員?)

畢竟,來自2014黃金梯、6尺8吋的高大得分後衛、一手柔順的投籃手感、還配備有運球能力…不論怎麼看都很誘人,不是嗎?也因此,不管是選秀當下、新秀賽季,甚至是上一季前半賽季,我個人都相信著Hood有希望成為一名優質射手、甚至是一名場均18-20分自走砲球員。







可惜至今三年過後,他仍舊是一天捕魚三天曬網、有一場沒一場,可以在這一季11月突然爆發場均16.3分4.5籃板,下個月又變成場均11.5分2.5籃板39%命中率…這樣起起伏伏、加加總總下來,Hood這一季不但沒有更進一步的數據產出,反而還從上一季的14.5分跌到僅12.7分。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不只如此,季末時Hood似乎還有被邊緣化的現象,先發位置慢慢被更穩、更聰明的Joe Ingles拿去。這下子感覺起來不只是成長不理想,連職業生涯都蒙上一層陰影。

但,到底是甚麼因素讓Hood始終無法從一名有潛力的優異射手、100%轉換為真正的NBA先發射手呢?

或許,我們在數據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打開Shot Dashboard數據,首先你會發現,其實Hood的Catch & Shoot能力是很理想的。出手數場均3.7球雖不是最多,但也已經與C.J. McCollum、Khris Middleton等射手差不多,同時場均42.3%的C&S命中率、41.8%的三分球C&S命中率,都是非常高的水準。

顯示出,Hood如果光以簡單的C&S來看的話,他其實是一名質量兼具的射手。




(15-16賽季Hood曾創下上半場就30分的神射表現)



但比起簡單的C&S,Hood的Pull up(急停跳投)出手又更多了些,在全部出手中占了38.9%,將近四成的比例。然後問題來了,出手不少之下,Hood的Pull up命中率卻僅有37.6%,甚至三分線的Pull up命中率還低達慘烈的29.8%。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如果不看投射,那麼再看到切入方面,可惜的是,Hood的切入命中率也沒好到哪,是很慘澹的39.7%,完全不是一個後衛該有的水準。且切入造罰能力很差,場均僅能因切入而罰0.7球。等於是Hood在切入時幾乎是沒有太大傷害力的。

同時這反映在Hood的Closet Defender(對位防守者距離)數據上也不難看出來,因為Hood在空檔和大空檔之下,分別有41.5%和45.7%的優質水準…可是看到被對位的情況下,受干擾(Tight)的三分球出手命中率僅35.9%,以射手來說已經是不盡理想。而他在受壓迫(Very Tight)的兩分球出手也只有36.9%的命中率。

這顯示出,Hood非常不擅長在被針對、或者是有身體碰撞的情況下出手,但反觀在有舒服空檔的情況下,Hood卻是一名效率很棒的射手。







那麼由此說來,那麼我想Hood應該需要的就是空檔了吧?…真是這樣嗎?我們繼續看下去。

通常呢射手如果想要舒服空檔,那麼就得要由球隊戰術來為他創造。所以,爵士有做到嗎?

如果單以數據來看,其實爵士的空檔出手頻率在聯盟中是水準之上的。因此我們可以推測,Hood確實有獲得他要的空檔。那…問題不是空檔那是甚麼?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看到Dribbles(運球出手)數據,也許就會有答案了。







通常射手獲得空檔後,都是直接C&S、頂多就是再下一次球調整節奏,便能出手投籃。但Hood在2-7次運球以上的出手頻率卻高達47%,也就是說,他有將近一半的出手都是大量運球之後才投出的,同時之間,Hood這些出手的命中率卻只有37%。

而這,間接也證實了Hood不擅長在壓迫下出手的事實,因為他雖然具備運球能力,可是並沒有好到可以靠著運球完全甩脫防守者。因而多數他大量持球後的出手,都是靠著身高在對手後衛頭上硬投的,問題是身高似乎並沒有顯著的幫到他,因為至少他的命中率已經暗示了我們——他這樣的出手是不準確的。

不過有趣的是,Hood在以上種種數據之下,反而當他作擋拆後直接持球投射的出手時效率卻不差。且記憶中看爵士比賽,也的確Hood最主要的進攻手段就是擋拆掩護後直接在三分線拔起的跳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