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夢想家塔克與杰倫的離開、看跨國運動經營的契機與挑戰

讓我們談談跨文化議題。

在冠軍賽系列1:2落後給富邦勇士的夢想家,該隊塔克、杰倫陸續在所謂家庭因素返美後,讓球隊缺口明顯、形成戰力極大隱憂。夢想家表面上的解釋理由看似合情,但在冠軍賽關鍵當頭,顯然有不能為外人知的苦衷。本文無意就兩人離隊真正原因進行探究,倒是希望從一些社會文化觀點,來探討外籍專業人員海外工作的辛苦、與在地組織可以有甚麼思維。



跨文化運動研究方興未艾

筆者近年學術發表著作中,有幾篇是探討外籍教練人才專業發展的議題,分別發表在中、英文相關期刊,其中一篇"Blending and becoming: migrant Chinese high-performance coaches’ learning journey in Australia"(融入與成為:高競技運動華人移民教練的澳洲學習旅程)2019年獲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 接受並刊登發表,該期刊為國際體育運動學術圈、人文社會教育類最高影響係數期刊(Q1),我也很榮幸因該篇發表、成為該期刊首位第一作者台灣研究工作者。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該篇產出過程辛苦歷歷在目,主要是與博班指導教授合作下、探討跨國教練所遭遇到相關跨文化社會的問題,是項研究主要貢獻為提供國際學界、關於運動情境下跨文化學習的華人視野,補足了西方運動社會、長期對東方脈絡情境理解不足缺口(如華人價值、思想、行為、系統觀等)。

事實上,會有研究跨文化的興趣,主要還是早期2000年在美國遊學日子、到後來到澳洲深造的日子,體驗著自己在本地人眼中所謂外來人士。也因為有著如此真實的生命經驗,幾年前自己從國外回到台灣生活與工作,特別可以從Insider的角度、去感受Outsider的心境。

這幾年無論是隨意走在街頭,或是因研究需要進入特定環境,如在幾次觀察、訪談外籍球員過程中(無論是在國內的職業球隊到一般大學隊),可以清楚的穿透他/她們語言外、這些外國球員的心理,那表象下的真實心情,恍若就是當初的自己。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化永遠考驗認同、更考驗學習

文化間的衝突本身就是一個個巨大、個別差異性的冰堡。

水面以下有許多真正深入才感知到的禮數、禁忌、可以或不可以。而文化的正向互動,終究回到能否理解、欣賞到實質認同…如此動態過程中,牽涉到很多層面,包括膚色、語言、性別、能力、養成背景到個人特質等多重細項。

但,跨越這一切文化鴻溝的真實,作,比說難上很多很多,無論是本地或跨國者,都在遭遇、都在本位之間試圖易位而處,也因此,必須從磨合與修正來做解決。從學習角度來看,本地與外籍若要互動甚至合作愉快,保持心胸的開闊很重要,特別在愈講求民主的社會,學習或適應更應該是雙向,而不是所謂單向、或上對下的關係。

以上描述或許看似學術或理想性,當以實際發展角度來看,卻是在現實不過的問題。我2019年該篇研究,確實反應著異中求同必要性:外籍教練與當地的澳洲運動組織、包括運動員與各專業人員,顯然在交互學習有所用心努力;在長期的溝通與互動下(包括語言的學習、溝通的技巧、文化的理解、與許多點滴合作),該個案組織逐漸開花結果,並在歷屆奧運拿下了多面獎牌,甚至還拿下一面奧運金牌,成就非凡。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個人跨文化工作、到跨國經營管理,從來不會是一件容易事,它也不是砸了錢;就會馬上立竿見影的速成工作。面對社會與人的議題,永遠不會是精準的科學、而是case by case的藝術,想想最近林書豪在發展聯盟打出好成績、但就是沒有被拉拔到NBA,即便他是美國人,但就因為他不是美國主流的那群人之一,必須面對到自身文化不被認同之殘酷現實(見 NBA/自評仍有實力重返 林書豪:是你們刻意忽略我!)。

持續打開天線並學習理解包容,才是能走長行久的硬道理。從杰倫提前離台,筆者研究個案、到林書豪的近期動態,跨國/跨文化運動與相關經營確實是一門學問,值得職業運動主事者深思這些實務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