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但不平凡–張鈞淯

張鈞淯這個名字你也許沒聽過,的確,他不是甚麼名教頭,也不是前國手,更不是曾名噪一時的學生球員。他其實跟大部分人一樣,規規矩矩的讀書,考試,讀書,考試;他連乙組或者一般組都沒打過!

不過呢,每個人不管再怎麼平凡總有他不平凡的一些地方。

身為大直高中第一屆數理資優班的張鈞淯,從國中開始便常常搭第一班公車到學校跟同學打籃球,一直打到早自習鐘響才會悻悻然的離開球場;後來,他卻因為太過愛玩而沒有完成高中的學業,直到同屆同學都畢業後的隔年,才透過同等學歷資格考試進入文化大學就讀,有一次他在室外籃球場鬥牛時被陳順義老師注意到,因此被邀請加入甲三男籃校隊,但在正式加入校隊之前,卻在一次比賽中重摔落地,導致椎間盤突出休養、復健了大半年,進入籃球校隊的機會也就此終止。雖然沒辦法繼續在場上拚戰,但他始終無法忘懷對籃球運動的熱愛,因此開始跟著李鴻棋老師學習擔任籃球裁判,因緣際會下更隨著簡名豪老師(現任文化大學公開男一級教練)進入中華科大擔任教練一職。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鈞淯教練與影響他最深的李鴻棋老師

剛開始執教的前幾年,張鈞淯老師坦言:「那時候剛開始學習怎麼擔任教練,所以太看重勝負了。」有時因為輸球就會很沮喪,甚至還會因此落淚。印象最深的是帶隊的第二年,台中科大開始參加一般組,在僑光科大決定晉級冠軍賽的關鍵一戰,中華對上中科以二十幾分之差敗下陣來。「那天一比完,我忍不住就直接走到外面開始哭。我覺得有一些中科球員的身分或背景,實在不太適合在一般組比賽。」張教練無奈的說道。


第一年帶隊取得全國第四的成績

後來帶過臺北科大、台北海洋科大和真理大學,但張教練在這些學校都只算是「兼職」,而不是正式的教師。「這些學校也不會因為你是教練就給你一些特別的福利,有些我們覺得應該要有的東西學校也不會給我們,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得自己找資源。」


張教練在台北科大的時期

帶過體保生與一般生,張教練認為一般生對於籃球運動的熱忱與興趣讓他們更為主動與積極;而他曾帶過的體保生比較不會將其當成一個需要主動投入的事情。「他們可能會覺得:因為我是用籃球進這間學校,所以要來練球,很像打卡上下班!」。不只是對練習的態度,體保生在籃球技巧上也未必有絕對優勢;張教練坦言,有些公開二級的球隊甚至打不過一些一般組的隊伍。

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因為少子化,有些學校為了招生已經將體保生的門檻降得非常低。「我們以前那個年代,照理來說應該要有很強的技術能力才有成為體保生的資格,但現在一些私立學校為了生存只好敞開大門。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就我經歷過的,很多學校的體保生也不見得比一般學生厲害。」

「教育擺在運動競技之前,才是學生運動應該出現的樣貌。」

張教練帶的球隊都對學業成績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有幾個科目不及格或者總成績平均不及格,就應該要先離開球隊好好學習,這也是臺北科大郭正煜老師及真理大學林信宏老師帶給他的影響。「有些教練學齡時在課堂上待的時間也不多,所以他也不會去要求他在球員學業上的表現,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學業上的成績之外,張教練也十分注重紀律與生活態度上的培養。首先,他認為球員必須將團體置於個人之前,「你今天做這個決定之前,是以群體的利益做考量,還是你只想要自己方便?很多球員內心都只為自己著想,我覺得這樣就失去了團隊運動的本質。」張教練說道。「我剛帶海院的第一年,陣中有幾位大四主力球員,有一次我們打一個比賽,有兩個學長無故未到,我就叫球經去問,結果是睡過頭。隔天他們來了,整場比賽都被我冰在板凳上。他們就覺得:我是主將,你怎麼可以冰我?我告訴他們,所有人的標準是一致的,不會因為是學長或者實力比較好就去打破規定,反而主力球員更應該以身作則。以前李鴻棋老師連林志傑都敢冰了,我講難聽一點,你是甚麼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