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王牌後陷入連敗深淵-為什麼季末的雷霆宛如「農場球隊」?

2020~2021賽季逐漸來到了尾聲。由於本季聯盟增設了附加賽制的緣故,中段班球隊的競爭與往年相比明顯更有看頭,尤其東區公牛、 巫師、暴龍「三搶一」的情勢更是激烈無比。

而除了劍拔弩張的季後賽爭奪戰以外,後段班球隊的「坦克大戰」也同樣不容忽視。自從臺灣時間3/28正式宣佈將Al Horford關機後,接下來的16場比賽雷霆僅拿下1場勝利,整個4月尚未開胡且正面臨13連敗的窘境,戰績已經大幅下修至聯盟倒數第五。儘管對於重建球隊而言追求戰績並非首要任務,但這並不代表球隊現階段的低迷可以被輕易忽視。究竟雷霆是怎麼從季初戰績將近五成的球隊,一路墜入爭奪選秀順位的坦克大戰呢?





傷病與讓位的青黃不接


上半季雷霆能延續Chris Paul時期充滿競爭力的比賽風格,Shai Gilgeous-Alexnander與Horford兩位主將的表現絕對功不可沒,尤其前者本季更已躍升為All Star等級的明星後衛。很可惜的是在3/23的灰狼戰後,Alexander的右腳被診斷出足底筋膜炎,即使康復狀況良好最快仍要等到季末才能歸隊。Alexander今年不只是球隊唯一穩定的外圍進攻發起者,更是球隊戰術運轉不出來時最可靠的拆彈員,他的缺席對於本就貧攻的雷霆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王牌的傷病影響以外,雷霆在季末也陷入了「青黃不接」的狀態。老將們陸續離隊或休戰讓位給年輕球員,不只上半季的先發控衛George Hill前往76人,Horford與Mike Muscala也相繼關機。替補上來的年輕人雖然潛力值得期待,但現階段的技巧與經驗都缺乏火候,比賽內容因此顯得凌亂了不少。這些問題很明顯地反應在失誤數上,近16場比賽雷霆場均發生18.9次失誤與失誤失分23.9分都是聯盟最差的成績。



頂替Hill擔任先發控衛的Theo Maledon在比賽節奏的掌控上明顯與前輩有不小的差距,外圍接應的穩定度也有待加強,自身問題就不少的情況下很難顧及其他隊友的發揮;接替Horford與Muscala進入輪替陣容的Moses Brown與Tony Bradley雖然提升了球隊的籃板鞏固能力,但進攻端功能性過於單一無法串聯球隊進攻,防守意識與經驗也遠不及老成持重的Horford。此外,兩位二年級先發Luguentz Dort和Darius Bazley近期傷病不斷,上半季的先發五人組等同於全軍覆沒。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因為傷病潮讓原隊年輕球員們有更多上場時間以外,雷霆也在自由市場簽下許多落選秀填補球員名單,包括運動能力不錯的前鋒Jaylen Hoard、身高僅6-1的射手控衛Justin Robinson、26歲的阿根廷側翼Gabriel Deck。這些操作幾乎揭露了管理層季末的主要目標:將剩餘的例行賽當作探索未來陣容的農場,而這段期間也能拿來評估是否續約新秀合約即將到期的Svi Mykhailiuk與Bradley等人。總而言之,無論球隊是否有刻意坦克的意圖,過於年輕且缺乏經驗的陣容依然是這段連敗的主要原因。


即將遠渡重洋挑戰NBA的Gabriel Deck。


失去5 Out體系的影響


雷霆本季在進攻端引進了5 Out Motion的概念,靠著Horford、Muscala、Isaiah Roby等具有外線能力的長人,為Alexander製造出寬敞的進攻空間,並以此為基底打造切傳體系。不過隨著老將們相繼休戰,Horford等人的位置改由球風傳統的Brown與Bradley擔任,兩人沒有外線能力與切傳視野的問題使得雷霆在進攻系統的運行開始有所侷限,球隊的問題更因此展露無疑。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Brown與Bradley在擋拆或掩護後通常只能選擇下滑禁區,導致持球者進攻禁區的空間受到壓縮,明顯影響了切入終結的品質,命中率相較於季初下降了足足6.6個百分點。同時擁擠的禁區也讓球員在切入後的傳球路線容易受到干擾,即使成功突破外圍防守仍無法透過反覆的傳球拉扯對方的防線,減少了製造外圍空檔或接應切入的機會,更增加了持球者被壓迫的可能性,讓雷霆本就是聯盟墊底的失誤次數近期持續向上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