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褪了誰沒穿褲子:PLG裁判爭議吹判之學界觀點

近期幾次PLG裁判吹判失誤,引起廣大國內外籃球圈討論。冠軍戰首戰,夢想家楊敬敏超時三分線進算,導致了戰局最終走向,更引起球迷全面性網路撻伐,揚言不看PLG,聯盟也罕見的提道歉聲明,但PLG主事者是否公正,已引起社群的耳語與議論。

本文試從學界角度出發,提供更中性與理性的參考內容,提供給關心與期待本國職籃發展的你我,與作為聯盟改進的指引方針。此一波討論中,素為筆者景仰的本國運動心理學學者,國立清華大學高三福教授,透過其運動的素養與專業,難得發表了針對富邦勇士與夢想家評論看法:

昨天PLG 總冠軍戰第一場,終場前裁判漏吹24秒違例,引發許總教練不滿,抗議無效。賽後大會公開道歉,三位裁判遭受懲處,許總直言不是賽後對不起就能解決。數年前的籃球裁判誤判、漏判、補救方式及滿意度的研究,正好派上用場。整個看來,PLG聯盟的處理方式是正確的,黑人執行長公開道歉,聯盟承認錯誤並說明內容,連主裁判及裁判長都上網路說明判決(裁判以具體行動表示承擔責任與誠意)。可是大家仍群情激憤,這樣的漏吹,有最好的補救方式嗎?難道裁判當時不能看重播嗎?這其實涉及到一個比賽的核心假定:比賽是規則的比賽,不是事實的比賽 It’s a rule game, not a fact game。裁判是依照規則來吹判,發生吹判失誤時的補救方式,也需要遵照規則來執行。事實上,真的發生吹判失誤,裁判能補救的手段有限。不予處理、補哨、立刻更正、賽後公開道歉,是我們研究裡的四個補救方法。從整個比賽看來,PLG聯盟的處理方式是正確的,而且值得肯定;其實,過去有不少的比賽否認錯誤且硬要人家吞下去,光是這一點,就顯得這回有很大的誠意和進步。話說回來,雖然比賽是規則的比賽,錯誤是比賽的一部份,難道我們就要這麼接受錯誤?當然不是。聯盟可以規劃培養專職的裁判,或季後賽找外國專職的裁判來吹判,提升台灣的裁判專業能力及水準。目前的職業聯盟有職業的球員與職業的教練,但卻是兼職的裁判,聯盟要長期的發展,裁判這個環節是必要的。裁判本來就是一個不討好的工作,做好是應該的,做一點點不好就被罵慘了。

(高三福教授FB)



高教授在臉書評論外,另外分享了一篇期研究團隊2014年的研究,發表在本國最高等級體育學報(見 籃球裁判吹判失誤、補救方式與顧客滿意度之關係)。該研究探討籃球裁判的吹判失誤及補救方式與顧客評價裁判及主辦單位滿意度的關係。研究指出,吹判失誤後補救方式則可分為不予處理、補哨、立刻更正判決及賽後大會公開聲明等。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結論強調:

「籃球裁判吹判失誤後的補救方式與顧客滿意度的關係,受到失誤嚴重程度的影響。而立刻更正,是吹判失誤後最佳的補救策略,特別在嚴重失誤情況下,立刻更正能夠維持顧客最高的滿意度。」

據此,PLG當天判決後,即便在執行長道歉與聯盟發表聲明,多數球迷還是無法接受,甚至揚言拒看,主要還是因「未立即更正」,因而影響了球迷的觀賽滿意度。

PLG本季有幾次誤判事件,包括先前夢想家與攻城獅的例行賽、領猿航的季後賽、到最近這次的冠軍首戰,得利都是特定球隊。撇開話題性與娛樂面向不論,PLG自許專業導向、球迷優先論調,顯然有著矛盾與不小落差,考驗主事者的領導威信、高度到品牌危機處理能力。

所幸,高教授還是指出了明燈指引,

(本事件誤判)是聯盟裁判部門和培育的議題,針對聯盟的比賽判例,執法情形,作討論分析,形成裁判圈的共識與執行SOP…..在裁判這部門,累積吹判經驗和聯盟所屬特性,這應該是職業聯盟該做的。目前有職業球員與職業教練,但裁判都還是兼職。我認識很多認真的籃球裁判,但大都是各自努力,分享討論精進吹判端靠個人。職業聯盟持續發展下去,裁判的培育與制度很重要。

(高三福教授FB與筆者留言互動)



筆者高度認可高教授論點,並深感佩服。與教練與球員一樣,專業運動人員(以本次的籃球裁判),有賴長期養成,另,臺灣長期運動大環境問題,就是對專業人才重視度不夠,本次事件,更凸顯出穩定與全職裁判工作必要性。

文末,PLG為20年磨一劍、難得的本國職業籃球聯盟,所來不易。還是希望有志者看長線、透過合則利,餅才是做大!當人人能長期共享幸福籃球,才是臺灣職業運動文化真正開花結果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