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馬車,莫衷一是 – 2016-17印第安納溜馬球季回顧

對於溜馬而言,16-17無疑是個讓人失望萬分的賽季。去年休賽期間的各種補強再再顯示了球隊不甘於前年45勝37敗的收尾,以及對於Paul George不滿球隊戰績可能離去的恐懼:不僅用擔任球隊先發控球多年的George Hill換來垂涎已久的同位置明星Jeff Teague,還陸續以交易和簽約等方式換來以Al Jefferson為首等老將。除陣容表面戰力的大幅提升外,以擁有季後賽經驗的球員為補強重心,便是冀望球隊突破前年在首輪被淘汰的成績,以達成留住George並以他為核心建隊的目標。




季前看似相當有深度的陣容組合


然而結果並不如人意。老將們的成熟心態儘管能塑造良好的休息室氣氛,但並不能互相掩護各自長年以來球技上的缺陷:無論球員怎麼誇讚Jefferson和Stuckey的以身作則、Ellis及Brooks的領導能力,但Jefferson移動依舊遲緩、Ellis和Stuckey的外線能力仍然悲慘,而Brooks還是那個過矮的人來瘋自走砲。其餘從自由市場上補強的球員也都或多或少有球技上的缺陷——當然,如果教練團的功力能讓球員發揮彼此的特長勢必能有所作為,但溜馬的總教練Nate McMillan長年在NBA以何著稱,在此也不必多言了。至少從本季的結果來看,這堆料不是他能負荷得來的。最終溜馬以42勝40敗,吊車尾進入季後賽慘遭橫掃收尾,成績甚至不如上季出色,也代表球隊從換帥到補強人選,這一連串的決策可以說是相當失敗,可能也是Larry Bird在季末決定請辭的原因。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Larry Bird下季將不回任溜馬總裁,而由Kevin Prtichard接替
http://ftw.usatoday.com/


隨著George季末決心琵琶別抱至湖人而迫使溜馬執行交易進入重建,幾乎可以確定以老將為補強方向的溜馬在這季實在難以有值得說嘴的成就:畢竟這季佔了絕大多數上場時間的球員,在球隊改組的情形下,都確定不會出現在下季的陣容名單中。在此反而該慶幸本篇的撰文時間相當晚,反而躲過了在檢討中出現「幸虧George的進步仍是溜馬未來的曙光」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內容出現,同時也能以「在George離開的當下,究竟我們從上季汲取到哪些經驗仍能得以延用」的角度來進行季末分析。

請繼續往下閱讀





The Goods 1:扶上正軌的Myles Turner



在Turner在季後賽的慘澹表現血淋淋地呈現在眼前時,對於他這季展現出哪些進步實在有些難以啟齒。確實,他本季在數據上的表現較上季有所提升,從上季的場均10.3分、5.5籃板和1.4阻攻進步到本季的14.5分、7.3籃板與2.1阻攻,然而這大多歸因於他上場時間的增加而非實力的提升——從平均36分鐘的數據來看,這兩季幾乎相差無幾,甚至籃板效率還下降了一些。雖然命中率有稍微提升,但被助攻率的大幅增加(跳投的被助攻率高達91.1%)也說明了這多虧了後衛穿針引線的結果。Turner這季的背框單打頻率甚至連上季的一半都不到(21.9%→9.7%),也讓人對他進攻端的進步打上一個問號。面對高強度的季後賽當無法流暢傳導的時候,Turner引以為傲的跳投時常找不到準心,而本身又缺乏其他進攻手段的缺點也就暴露了出來,成為球隊的軟肋。



值得慶幸的是,今年Turner的定位已不再像上季一樣於四五號飄忽不定,而是以中鋒的位置打滿整場。過去有Mahinmi可以幫他扛住更壯的肌肉棒子,面對速度快、得分能力強的四號球員又能讓他回去五號位擔任替補,這樣的保護在本季已不復見。身為陣中最高的球員,本季Turner是球隊在場上唯一的禁區支柱,不再有和其他大個子同時上場的情況。場均僅有7.3籃板的Turner,籃板比率幾乎只有第一名的Andre Drummond的一半(13.0%),以他的身高與運動能力來看離及格還有一大段距離。但至少今年看到不少他奮力和粗壯中鋒爭搶以及被頂得東倒西歪的情景,起碼這些經驗都會是他未來成長的食糧。

請繼續往下閱讀




終於扶上大位的Turner,除了阻攻和中距離外仍有許多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