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聯盟基準點不一 難以執行的台籃「跨聯盟選秀」

台灣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升溫影響,WSBL、P. LEAGUE+、SBL的總冠軍賽都以「裁定」結束,但台灣籃球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P. LEAGUE+好像才是剛出現在台灣球迷眼前的「新職籃聯盟」——至少比如轉播單位的節目表還有用這個詞彙來形容,突然之間又有更新的聯盟即將登場,T1 League帶著中信、國揚兩大集團,宣布將加入台灣的職籃版圖,加上P. LEAGUE+也要增加高雄鋼鐵人和新北國王兩支球團,去年此刻只有五支SBL球隊在比賽中(富邦、夢想家因ABL停賽)的台灣籃球,突然出現了15支球團的規模(先不論SBL是否會減隊)。

此刻,籃協發了一篇聲明稿,宣布將召開「跨聯盟選秀制度球團會議」,聲明如下: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民國籃球協會聲明稿

近期召開跨聯盟選秀制度球團會議 建立合宜制度保障球員權益

台灣籃壇目前有SBL、P League +以及即將成立的T1籃球聯盟,共同為球員創造最寬廣的舞台,提供球員們更多的選擇。

為顧及球員權益以及促進台灣籃球正向發展,本會將於近日舉行跨聯盟選秀制度球團會議,協助各聯盟交換意見,以利各聯盟能規劃出更加合宜的選秀制度。P League 在去年向本會聲請聯盟認證及球隊認證時,已出具書面同意在新年度選秀前派員參與討論,本會也會邀請其餘兩聯盟均派員參加。

選秀制度之規劃,攸關選手權益重大,本會會持續關注並協助各聯盟建立更加合宜之制度。也要呼籲各聯盟及球團經營管理階層,攜手打造能讓更多台灣球員在場上發光發熱的平台,避免惡性競爭濫用選秀制度,壓縮球員發展空間,致使球員權益受損。

籃協這份聲明,的確可以說只是「會議」、「討論」,但其實這樣的「聲明」,意義或許不太大,所謂「跨聯盟選秀制度」,成行的可能性極低。



當年,高雄聖徒讓ABL進入台灣籃球的視野中,當時聖徒的成員多半是被SBL淘汰、或從未踏上SBL戰場的「鄉野傳奇」,聖徒在一年後經營不善而退出ABL,但同一年已經嗅到聖徒與ABL帶來之職業經營前景的幾位股東,一同成立了寶島夢想家,接手聖徒在ABL的位置,則是讓台灣真正重新體會職業經營的先驅。

相較於聖徒,夢想家的球員組成,比較接近SBL戰力了一些,曾經是SBL登錄成員的柴瑋、鄭騏寬、李秉鴻、李家慶等人,再加上本在UBA有出色表現、也曾至NBL磨練過的陳昱翰,原則上都還算是SBL的邊緣人,但從2018年夢想家大力補強、再到2019年富邦退出SBL、加入ABL之後,不只一瞬間將ABL和SBL的勢力差距拉近,甚至因為兩者徵才管道的主被動差異,讓UBA連續兩年都有招牌球星選擇和富邦、夢想家簽約,而不是投入SBL選秀。

這樣的轉變,讓SBL的確面對人才流失的問題,上季P. LEAGUE+成立,增加了新球團的需才管道,再加上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了旅外學生球員的進修狀況,P. LEAGUE+一夕之間補進在台灣頗具人氣的高國豪、田浩,這兩人原本都還得再等一年、等他們結束大學學業後,SBL再看有沒有透過選秀招攬的可能,如今全部被P. LEAGUE+「捷足先登」,當時也造成一陣風波,對SBL來說,這的確是人才庫提早被 P. LEAGUE+攔截,但其實,成立職業聯盟的用意,本來就是讓球員值得用市場行情決定他們的身價與去處。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論籃協是否想要就此討論出一個能讓他們避免人才被攔截的方案,但事實就是,這個「跨聯盟選秀」的提議,其實從基準點就有非常多問題。

其一:T1聯盟根本還沒有成立,何來選秀的討論?眾所皆知,選秀是為了讓前一年戰績較差的球隊有順位在前的優勢,能夠提前補強想要的戰將,但本就連一個球季都沒打完的T1 League,要如何安排選秀順位前後?再者,不論是二十幾年前的中華職籃CBA、或是SBL成立的第一年,都沒有選秀的制度,(SBL甚至是在第五季才舉辦首屆選秀會),T1 League根本不可能在此刻參與「跨聯盟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