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籃大聯盟 CBL 就是台灣籃球職業化的解方?

這篇,主要是想聊聊台灣籃球的職業化 …



從達欣正式宣布球隊以後將征戰業餘的甲組層級,筆者才發現今年台灣的籃球界也許將有大變動;中華職籃大聯盟(Chinese Basketball League,簡稱 CBL)這個月 28 日才剛首度舉辦媒體日,秘書長唐旭鴻宣布新賽季將從 11 月 2 日正式展開,一付「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







CBL 與目前為半職業聯賽的超級籃球聯賽(Super Basketball League,簡稱 SBL)最大的差別是規章、賽務、票務、行銷等將不再依賴籃協,由籃球聯盟自身一把抓,目前成立進度是台銀、台啤與金酒這三隊皆已確定加盟,尚等待富邦、璞園與裕隆這三隊的積極回應。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一個台灣本土的職業籃球聯賽 – 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hinese Basketball Alliance,簡稱 CBA)1999 年就倒台了,想當初此聯盟 1993 年規劃,1994 年上路,此時程甚至早於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1995 年首賽季)與韓國籃球聯賽(Korean Basketball League,1997 年首賽季),可惜第五季因與東森電視之間的轉播合約談不攏,在中華職籃 CBA 官方封場拒絕東森進入轉播與東森拒絕支付電視權利金等鬧劇下,CBA 無奈在 1999 年 3 月 14 日宣布無限期停賽;CBA 倒台迄今已 20 年,SBL 也開打了 16 個賽季,但籃球職業化之路道阻且長。






筆者對成立籃球職業聯賽絕對是樂觀其成的,但答應的是母企業為政府成立臺灣金融控股公司下的主要子公司、財政部管轄的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與金門縣政府所經營的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這三家基本上可稱為「公營機構」,一個聯盟最少一半至多達 3/4 的球隊竟是由公營事業把持,這實在是一個畸形的球隊背景組成。



鑒於中華職籃 CBA 與中華職棒 CPBL 兩聯盟的走勢,筆者對職業化的看法基本抱持著「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但在三隊有公營事業背景的前提下,「品牌經營」將如何發展實在是個大哉問!一個正常的球隊會希望帶給母企業「正向回饋」與「品牌好感度」,甚至進而帶動「消費」,所以,未來是要鼓勵球迷們銀行多選擇台銀?多多向菸酒公司購買菸草與酒類?多向金門酒廠買高粱?「公營機構」的存在有其特殊性與需要,但壟斷事業還需要大張旗鼓的打口碑建立品牌?這簡直是為了成立而不管球隊母企業究竟合不合適。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公營企業身處在職業運動場上在國際上也很罕見,畢竟盈虧必須自負,且公營企業的資金投入力道該如何拿捏?政府配套上有無獎勵、補助,導致最後資金又流入該企業?公營機構背景居多的職業聯賽,其持久性與競爭性實在充滿疑問。



其實,籃球職業化的最佳解方是 SBL 現存的富邦、璞園、裕隆與達欣成立職業籃球聯盟,台銀、台啤與金酒回歸業餘甲組或者持續待在籃協主導的 SBL 繼續為整個台灣籃球界廣儲人才,但隨著達欣宣布回歸甲組,這筆者心目中的最佳解無疑已是夢幻泡影。



其實,這也不意外,裕隆與達欣是現存兩支曾經歷 CBA 時期的元老級球隊,經歷過「倒台風波」的他們對籃球職業化的憧憬並不如其他人/球隊來得那麼理想化,甚至可以說,這兩支球隊是現存 SBL 球隊裡最保守的;不過,筆者也認同「市場是經營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這句話,在職業化的道路上,筆者無疑是偏向樂觀的理想主義派,但是,聯盟中的球隊母企業如能不具公家機關背景的話會更好。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主客場制、球員薪資等其他人抱有疑慮的問題,筆者認為這些都屬技術操作的問題,隨著大環境時機的成熟最後也許可達成,但絕不是現在,中華職棒也是奮鬥了 30 年才有今天這規模(雖然 4+1 隊仍然有點少)。



最後,祝福 CBL 年底能順利開打,更祝 CBL 體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