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gue+》寧願碰運氣也不願意相信數據?談楊敬敏總冠軍賽G3的追平三分球

昨天在夢想家主場舉行的P.League+(以下簡稱PLG)總冠軍賽G3,雙方纏鬥至延長賽,才好不容易由富邦奪下關鍵一勝。賽後眾人的焦點似乎都擺在正規時間結束前,張宗憲那記高難度後仰跳投,以及隨後富邦鬆懈未及時回防而被夢想家反攻追平的隱形失誤上。似乎都忽略富邦在那一陣混亂之前,曾錯失一次鎖定勝局的機會。

比賽倒數12秒,落後3分的夢想家握有球權,但富邦並未採取犯規戰術,而是維持正常防守,結果被夢想家老將楊敬敏飆進追平三分球,才造就後來的一陣亂流與延長賽。




當比賽進入讀秒階段,領先三分的球隊是否該採取犯規戰術,避免遭到對手追平,同時換取掌握球權的機會,始終是爭論不休的問題。

DePauw大學數學系教授Mark Kannowski曾藉由統計分析,在此種情況下的各種情形。維持通常防守被逼進延長賽的機率是19%;如果故意犯規被逼進延長賽的機率是4.9%;如果遭對方買到外線出手犯規,三罰俱中的機率是0.67%;如果被對手製造犯規,在正規賽結束時輸球的機率是0.13%;如果被對手罰進一分,接著故意沒進又被搶下進攻籃板,再被投進三分球的機率是0.16%。顯然採取犯規戰術,可以大幅提升對手逆轉的難度。

請繼續往下閱讀

犯規或不犯規,那是個大哉問by西門思

知名籃球YouTube頻道BBALLBREAKDOWN‏也曾製作影片討論這項議題。當落後的一方被刻意送上罰球線,如果能把握第一罰,往往會故意錯失第二球,再衝搶補籃,但NBA過去四季幾乎沒有任何一支球隊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影片中引用了一項極具說服力的數據:領先3分的一方,採取犯規戰術的勝率高達96%,維持正常防守的勝率則為89%

帳面上看似差距不大,但以PLG例行賽場次24場來計算,勝率相差7%大約等於1.68場勝差,這些微差距就足以幫助本季聯盟爐主攻城獅,取代夢想家晉級季後賽,更不用說場場關鍵的季後賽,這毫釐之差有多麼重要。




讀秒階段領先方的使用犯規戰術與否,固然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如馬刺教頭Gregg Popovich就是堅持不犯規的傳統派代表,但本季馬刺就面臨兩次以上在領先3分時被追平,後來在延長賽遭到逆轉的情況發生,這對球隊的士氣與信心是相當大的打擊,也是影響馬刺目前的戰績只排在西區第十的原因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NBA本季罰球命中率最差的雷霆都還有72.4%,相較之下,國內聯賽的罰球命中率都比較低,SBL各隊大約在66%左右徘迴,PLG則僅有一隊高於七成。亦即球員罰球出手的期望值較低,防守方送對手上罰球線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就相對小了些。


圖片來源


回顧PLG總冠軍賽G3,夢想家那波戰術執行,界外發球並未直接傳到楊敬敏手上,而是先由李德威接應,此時對富邦來說就是犯規的絕佳良機,因為李德威本季例行賽罰球命中率僅57.69%,而且當下他並沒有瞄籃動作,不太可能形成犯規進算,後來楊敬敏持球,蔡文誠也可以立即下手犯規,因為楊敬敏的罰球命中率也只有65.45%。

富邦總教練許晉哲賽後接受訪問時提到,那波沒有採取犯規戰術,是他和球員間達成的共識。當然,對於富邦來說,由於對團隊防守自信十足,因此認為不需要採用犯規戰術。然而,防守能力與執行犯規與否其實並不衝突。使用犯規戰術並不代表防守差,只是選擇一條風險比較小的路。畢竟維持正常防守,可能需要擔心換防溝通不良、協防不及、站位瑕疵以及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反觀犯規戰術的執行就簡單許多,將比賽按照者公式推導運算,一步步引證著眾人都心知肚明的最終結局,富邦便能不急不徐地收下勝利,而夢想家勢必要在時間不斷流逝的情況下,設法將更多變因導入公式;在種種心理因素交錯下,創造「意外」。與其碰運氣、賭命運,倒不如相信有數學做擔保的犯規戰術。


圖片來源


套入數學的機率與期望值,衡量球員的體能與耐力,加劇對手的心理壓力,綜上所述,或許採取犯規戰術才是上上策。雖說深信自身的防守能力,堅持從小被灌輸的「君子之爭」,並非謬誤,但所謂好的防守,非指防守能力有多好、多強,將一整場比賽的所投入的汗水及意志,作為決定勝負的最終賭注;而是要如何作為應對,才能以投注最少成本、承擔最小風險,換取最後的勝利。

再者,將所有的實力呈現給對手、展示給觀眾,包括戰術與球技不留餘力地執行,是否,這才是給與競爭者最大的尊重,對比賽獻上最大的敬意。隨著犯規戰術價值有形的量化與無形的闡述,其儼然成為劃時代的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