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FA》Kawhi Leonard 才是最乖的!淺談自由市場 3 大趨勢

今年自由市場挺有趣的,難得有這麼多大咖球員參與,籃網轉眼成為最大贏家,隨著 NBA 總冠軍賽最後 Kevin Durant、Klay Thopmson 戲劇性倒下,聯盟版圖瞬間重整了。比起 2016 年的大頂薪時代,再經歷去年的「核冬」後,又能感受到不一樣的市場氛圍。



※大咖要的不是錢

「先簽後換」顧名思義,就是由母隊與球員先簽署合約,再即刻進行交易的手法。用意在於,讓沒有薪資空間的球隊,能透過該手段,以交易付出代價的方式簽下自由球員。過去幾年,先簽後換沒有太過於流行,由於薪資膨脹,球星能與母隊獲得的合約金額大幅增,偏偏聯盟有限制先簽後換的合約金額,有部分球員不太喜歡用這套。去年自由市場完全沒有先簽後換的交易發生,上一筆還得追朔到兩年前快艇簽下 Gallinari。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觀今年來看,市場上出現大量的先簽後換。Kevin Durant 與籃網簽約、Jimmy Butler 則是和熱火、D’Angelo Russell 去了勇士,甚至還有一些小咖的交易,像是 Tomas Satoransky、Malcolm Brogdon 等等。尤其以大咖球星作為顯著,今年有非常多球星換東家,放棄可以獲得五年合約。正如站上寫手 Thousand 所說,這是一個越來越無法久留球星的時代。

是否表明速食?我倒不這麼認為,反倒球團應該更重視球隊經營與文化,籃網、快艇能夠在自由市場上,取得較大的聲勢不是沒有道理的,看看尼克今年的市場表現就能得知。球星要的不只是錢,而是贏球。要的也不只是組團,而是基底。單純清理空間、想裸簽大咖,這時代幾乎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證明,聯盟提高母隊能開出的合約,不見得能夠有效吸引球星留隊,鼓勵隊伍健康經營,或許才能打造較為平衡戰力的生態。

籃網今年的成功,其實是非常勵志的故事。從被大約束縛、沒有選秀權的絕望,一路爬到去年先打造優異的球隊文化,再一鼓作氣以巧妙的操盤,成功締造拉攏兩名球星的條件。我個人認為,湖人在去年簽約 LeBron James 有種擺脫舊抱團時代的味道,但當他們啟動 Anthony Davis 交易時,似乎又走了回頭路。這是錯的嗎?不見得,說不定 LeBron 又能三年兩冠,對比快艇這種連西冠都沒打過的球隊,湖人簡直就是超級勝利組了。該正視的是,抱團已經不像以前這麼簡單,要達成的條件更多了,尤其當你沒有 LeBron,更該好好思考如何打造吸引人的環境。

請繼續往下閱讀


※角色球員價格公道價還是 M 型化?

相比 2016 年,今年市場上少有被嫌貴的合約。或許是因為,球迷與評論家逐漸適應新時代的開價,二來,我們似乎也能看到角色球員被壓價的跡象。

延伸閱讀:大頂薪時代已死!2018自由球員「核冬」準備爆炸

要談論市場熱度時,一定得回到 2016 年來看。由於新的轉播合約生效,薪資空間一口氣暴漲 2400 萬,簡單來說,即便是超過薪資上限的隊伍,也忽然有了一筆兩千萬的花錢額度,錢太多、人才沒增加,導致不符合行情價的合約暴增,後續薪資上限成長又不如預期,大灑錢導致去年的自由市場極度冷清。這批大頂新的受益合約,要到 2020 年才能全部消化完畢。

這批 2016 年最大贏家,今年還是能看到他們,只是都在交易中。湖人因裁掉 Luol Deng,增加操盤難度。Soloman Hill 被送來送去、熱火出清 Tyler Johnson 等等。或許是經歷慘痛教訓,同時又還肩負債務,今年角色球員的行情沒有過去好,唯一的特例反倒是被當成主力投資的 Terry Rozier?獲得 3 年 5800 萬,這筆合約真的很 2016。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的四年約相對稀少。稍微粗略的計算一下,撇除有進入明星賽經歷的球員,2016 年共有 21 張 4 年合約,今年只有 8 張。除了上述提到,市場熱度尚未恢復、球隊態度保守外,其實價碼也明顯被控制住,沒有再出現讓人感到驚訝的綠葉合約。多數球隊更傾向三年合約,價碼若能達到 1200 萬就算是禮遇。Dewayne Dedmon 是 3 年 4000 萬、Al-Farouq Aminu 只有 3 年 2900 萬,DeMarre Carroll 為 2 年 1300 萬、Taj Gibson 為 2 年 2000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