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准排行榜》第四順位真的是成才率第四高的嗎?淺談近20年第四順位(上)

日前在看 YouTube 的時候,發現庫奇大有個相當有趣的系列《庫奇排行榜》,這裡面三部影片分別介紹了近幾年來的狀元、榜眼、探花並且給予他們主觀的排名與簡評,這個系列也激發了我的興趣,想說除了選秀前三順位之外,後續幾個順位後來進入聯盟表現如何呢?在經過庫奇大的同意之後,筆者也打算針對第四順位做一個自己的主觀排名。

來科普一下,襲承過去科舉考試的稱呼,選秀第一順位我們習慣稱為狀元、第二為榜眼、第三則為探花,但過去並沒有針對第四名的稱呼,因為過去科舉最後一關殿試,皇帝會選擇考試表現最優異的前三名為一甲進士及第,而其中第一名為狀元,再來是榜眼與探花,這三人合稱「三鼎甲」,也就是這屆當中最被看好的三人,至於之後的二甲賜進士出身與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就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即便你是第四名(二甲的第一名)也是一樣。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NBA 選秀也有點類似感覺,大家往往會比較在意誰是前面三個被選到的,因為畢竟他們代表的,是該屆天賦與巨星潛質最被看好的前三名球員,但是第四順位,照理說應該是未來最被期待的第四名才對,那他們之後的成就,真的有對得起當初的期待嗎?就讓我們從近二十年的第四順位來做個排名吧!

再次重申,這份排名只是筆者的主觀認定,並不是絕對,且近幾年入選的球員因為參考資料較少,會加入一些筆者對他的未來展望。那話不多說,就讓我們從排名第二十的球員開始吧!

第二十名 2016年第四順位 Dragan Bender
身為一位有在關注太陽的球迷,筆者對 Bender 的表現無疑是相當失望的。2016年以第四順位被太陽選到,Bender 最大的優勢就是將近7呎(約213公分)的身高,卻能在傳球、運球、投射各方面都可以來上一點,再加上選秀時他才19歲,但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前一年 Kristaps Porziņģis 的成功,讓不少人認為這位來自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的歐陸球員,必當展現出新一代全能鋒線的潛力。

「我認為他的全能將會成為限制,因為他雖然可以做任何事,但沒有什麼是真正專精的。」
「這是一個極端的聯盟,你想要生存,你就必須非常擅長於某件事。」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證明,Bender 最終沒有成為 Porziņģis,身為高天花板,地板卻低得一蹋糊塗的球員,Bender 一進聯盟就碰到太陽最烏煙瘴氣的時期,總教練 Earl Watson 並沒有給予其好的定位與栽培,就是任憑他在場上自由發揮,這導致他在進入聯盟的兩年間基本功與球商毫無進步,等到 Igor Kokoskov 接手時,Bender 已成為「樣樣通、樣樣鬆」的全不能球員。在生涯第四年離開太陽,先後以底薪的價位替公鹿與勇士效力幾場比賽後,便以22歲的年齡早早離開 NBA。

綜觀 Bender 的生涯,出賽187場比賽,場均5.4分、3.9籃板、1.3助攻、32.3%三分命中率、39.9%的命中率,這無疑是不符合當初太陽給予他第四順位的期待,但將責任全推給 Bender 也有失公允,畢竟這樣高潛力低完成度的球員在兌現時,需要球團細心的制定養成計劃,而太陽球團在他發展的黃金期並沒有這樣的長程規劃,這也導致最終令人失望的結果。

Dragan Bender was the Suns’ second best player in the second half of Suns-Wizards – Bright Side Of The Sun

第十九名 2010年第四順位 Wesley Johnson
以現代快節奏籃球的角度來看,6呎7吋(約201公分)、7呎的臂展,Wesley Johnson 這樣的球員是許多球隊都夢寐以求的側翼原石,更別提他那垂直起跳32英吋(約81公分),最大彈跳37英吋(約94公分)的恐怖體能,搭配他靈活的機動性,這讓他在大學時期根本是對方轉換快攻時最不想碰到的球員。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甚至可以這麼說,Johnson 擁有可以成為巨星的硬體條件,只是技術面仍有開發的空間,Johnson 持球能力薄弱與投射端不穩的缺陷,都被雪城大學以戰術掩蓋起來,讓大家將焦點放在他勁爆的身體素質。


其實這也無妨,只要進入聯盟後他能得到完善的養成,從無球跑動開始調整投射姿勢,之後再培養他持球與分球的能力,縱使手長以及協調性的侷限可能讓他很難開發出可靠的運球,但絕對有能力在小球時代占有一席之地。